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12章 皇甫规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12章 皇甫规

得势的孙程,并未因拥立顺帝之功换来一生的权势地位。

汉顺帝虽然大封孙程等人,却又惧怕其权重危及自己的皇权。

登基不久,顺帝就逐渐疏远了他们。

这时,一个叫张防的宦官乘机讨好顺帝,取得了他的信任。

这个张防很快就成了顺帝刘保跟前无人能及的红人。

不管多么重大的朝堂政事,顺帝都喜欢与张防商议决定,而张防也因此变得位高权重。

得蒙圣宠的张防,恃宠骄纵,请托受贿。

他的种种恶行,很快便把刚刚稳定的朝廷,变得污秽不堪。

此时,御史张纲见张防如此放肆,便上书顺帝,劝顺帝多留意国家大事,抑制身边宦官,为国谋利。

可不知怎的,弹劾张防的奏折却都如石沉大海一样得不到顺帝的任何回应。

虞诩本来在顺帝的父皇安帝身边当宫廷秘书,后来因在平定西羌叛乱的方略上,发表了与大将军邓骘不同的意见,被斥责为妄议朝政,发配到朝哥县去镇压暴乱。

虞诩一个书生竟然乳虎初啸势不可挡,三小两下就把朝哥的暴民给降服了。

此后,虞诩越战越勇,又在平定西羌叛乱中立下大功,官运也一路上扬。

永平、章和年间,州郡用走卒钱贷给贫民,司空查劾处理,州及郡县皆以罪罢黜。

现在应该遵照从前的典章制度,废除一切权宜的办法。

顺帝下诏书准了虞诩的报告,严厉批评了州郡。谪罚输赎的制度从此禁止了。

之前,宁阳县的主簿到朝廷,申诉宁阳县令枉法积压六七年不处理。

主簿上书说:“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臣的奏章多次传达,但还是不被理睬,臣难道可以至匈奴单于那里告怨吗?“

顺帝大怒,拿了奏章给尚书看,尚书判他是大逆不道。

虞诩驳辩说:主簿所告发的,是君父所怨恨。

多次上奏没有传达,是有关部门的错误。

愚蠢的人,不用滥杀。

顺帝帝采纳了虞诩的话,打了他一顿板子了事。

虞诩因此对各尚书说:“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发刻肌,下定决心到朝廷告状,你们不管,难道适合作为臣子的道义吗?你们与那些贪官污吏有什么关系,与怨人有什么仇呢?“

尚书听到的都汗颜无地。

虞诩又上言说:“尚书郎是要职,做官的阶梯,现在有的一郡就有七八人,有的一州都没有人,应该让他们之平均一些,来满足天下的希望。“

虞诩的不少奏章议论,大多都被采纳。

虞诩喜欢揭发坏人,从不回避。

多次因此得罪权戚。曾经遭到九次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屈服。

永和初年,虞诩升任尚书令,又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的忠诚,再次征召他,正好虞诩去世了。

虞诩临终时,对儿子虞恭说:“我为朝廷办事,正直无私,自己做的所有事情无愧于心。

后悔的是做朝歌县长的时侯杀贼数百人,里面哪能没有冤枉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家里再没有增加一口人,这是因为我获罪于天的缘故啊!“

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初的时候,虞诩进京担任司隶校尉一职。

司隶校尉俗称“卧虎”,是两汉和魏晋时期负责监督中央官员和京师地区地方官的监察官。

司隶校尉权大势大,在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中,是双方要竭力争取以压制对方的重要力量。

虞诩到任司隶校尉后,战绩更是非凡。

首战便把太傅冯石和太尉刘熹掀下马,紧接着弹劾宫里的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宦官。

百官震惊,纷纷侧目,唯恐避之不及。

初战告捷,虞诩又盯上了宫里的大老虎、顺帝身边的亲近宦官张防,虞诩弹劾其收受贿赂、卖弄权势、干扰司法。

但这次弹劾,虞诩仿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折子上了几次,顺帝扔在一边,不闻不问。

虞诩大愤,连一个宦官都拿不下,我还有何脸面当这个司隶校尉,就挂印而去。

一般人挂印或是回乡,或是隐居,如陶渊明之类。

而虞诩挂印却是自己去廷尉那里坐牢,把自己关进监狱。

还上折子给顺帝,我和张防二选一,要么放我出来,要么关张防进去,您看着办吧。

折子刚递上去,张防就得到消息,在顺帝面前大哭流涕。

顺帝是个顺溜的软耳朵皇帝,就给虞诩定了个诬陷的罪名,发配去劳改。

张防暂时躲过一劫,开始反攻,两天之中四次过堂,把虞诩打得不成人形。

牢头劝虞诩,与其活着受这皮肉之苦,不如干脆自杀,一了百了。

虞诩说,爷我宁愿在刑场被砍下脑袋,也不自行了断,让你们说爷畏罪自杀,到时候什么罪状不都由你们说了算,谁还能看出是真是假,谁还想去看是真是假?傻子才自杀呢!

虞诩这时已经把朝廷百官和内廷宦官都得罪了一遍,毕竟是搞纪检监察的,平时就不受人待见,况且还玩命的搞,认真的搞。

百官都在看笑话,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指望人家能搭救你。

看不过去的孙程出面了。

怎么现在您又包庇奸臣了,这样咱们闹革命还有什么意思。

虞诩忠心耿耿,反而下狱。张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却仍留在陛下身边。

这让天下人怎么看啊,还请陛下速速下旨将张防打入大牢。

一番大义凛然后,孙程当着顺帝的面直接呵斥张防:奸臣张防,有何脸面在皇帝身边,还不滚下殿去。

张防只有退出大殿。

孙程赶紧添柴加火,还请陛下迅速索拿张防,免得他去找您奶娘求情。

经过孙程的拼死力谏,顺帝好像明白了过来。

再加上另一位宦官高梵的声援,顺帝当天就把虞诩从牢里放了出来,张防被发配边关充军。

孙程又趁热打铁,上折子说虞诩对国家有大功,不能仅仅释放了事,还应当继续起用。

顺帝当即拜虞诩为议郎,没过几天又提拔为协助皇帝参谋决策的尚书仆射。

汉安帝死后,阎皇后便先废了济阴王刘保,立幼儿刘懿为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

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便卒,随后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拥立十一岁的刘保为帝,改元永建,刘保就是汉顺帝。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

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

汉顺帝刘保是汉安帝刘祜的儿子,生于元初二年,母亲为宫人李氏。

汉安帝在永宁元年立刘保为皇太子。

延光三年,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诬陷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古代宫廷的厨官)邴吉,王男和邴吉被杀,太子刘保经常叹息二人被杀。

王圣等人惧怕日后刘保继位,会报复他们,于是王圣与樊丰、江京勾结又诬陷太子刘保,刘保因此被废为济阴王。

延光四年三月初十日,汉安帝到章陵祭祀,途经叶县时突然病逝,皇后阎姬和兄弟阎显以及江京、樊丰等人谋划说:“如今汉安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反而成为大害。”

于是假称汉安帝患急病,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所到之处上食询问起居照旧。

三月十三日,车驾驱驰,回到皇宫。三月十四日晚上,才为汉安帝发丧,尊阎姬为皇太后,由阎姬临朝摄政,任命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阎姬想长久独揽朝政,图谋立幼年皇帝,便与阎显等人在宫中定下计谋,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皇帝,史称少帝。

刘保因为被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汉安帝灵堂参与丧礼,悲号不食,内外百官都为之哀痛。

延光四年十月,刘懿病重,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刘懿身边。

江京将阎显带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北乡侯一病不起,国家继承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

先前没有立济阴王刘保,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

阎显认为很对。

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去世,阎显与江京等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

刘保得知消息后,把宫门紧闭,屯兵自守。

十一月初四日晚上,济北王、河间王王子还没有来到京城,中黄门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斩杀江京等人,迎立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把阎姬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迁往比景县。

孙程等十九位宦官拥立刘保有功全部被封为侯。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

刘保本人虽然温和但是软弱。

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

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简直是民不聊生。

梁商,宁夏固原东南人。东汉外戚大臣,少府卿梁雍的儿子,大将军梁冀及顺烈、懿献两位皇后的父亲。

梁商凭借门荫入仕,汉顺帝永建元年袭封乘氏侯。

其后他的妹妹和女儿先后入宫,其中女儿梁妠被立为皇后。

顺帝阳嘉三年拜大将军,录尚书事。

他为避外戚秉政之嫌,一再称病不就。阳嘉四年,顺帝又派人到梁府登门宣诏,不得已而受职。

他以外戚位居百官之首,谦恭谨慎,尽心尽职,为人尊重。

举贤任能,征召名士李固、周举为官,京师儒生、吏民称颂,赞扬他为“社稷良辅“。

梁商还关心百姓疾苦,荒年饥馑时,常派人开仓赈粮,助民度荒。

但又不露个人恩典,还抑制宗族子弟无功受禄。

但生性柔弱,不敢与宦官抗衡,致使儿子梁冀、梁不疑与宦官曹节、王甫等结交,引起群臣不满。

梁商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年轻时凭借外戚的身份拜为郎中,后又升为黄门侍郎。

汉顺帝永建元年,梁商世袭父亲的爵位,被封为乘氏县侯。

永建三年,顺帝选取梁商的女儿和妹妹进入皇宫做嫔妃,于是又升梁商为侍中、屯骑校尉。

阳嘉元年,梁商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妹妹被立为贵人。

因此,又加梁商为特进,赏赐安车驷马,那一年,又拜梁商为执金吾。

阳嘉二年,封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谦让不接受。

阳嘉三年,顺帝想任命梁商为大将军,梁商坚持说自己有病不上朝。

阳嘉四年,顺帝派太常桓焉捧着策书到梁商的家里来授官,梁商才接受任命。

次年,他的夫人阴氏去世,追号为开封君,并赠开封君印绶。

梁商认为自己因为是外戚才能位居大将军之职,所以常常谦恭温和,虚心荐贤。

他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

京师(雒阳)内都齐声叫好,称赞梁商为贤辅,顺帝更把国家重务都交给他处理。

每次遇到灾荒年岁,梁商就把自家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无粮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

他还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不曾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梁商虽谦逊荐贤、颇有能名,但他为人过于谨慎甚至怯懦,缺乏决断力,颇为亲近宦官。

他因为小黄门曹节等人权势渐长,于是派儿子梁冀、梁不疑与其交友。

但一些宦官嫉恨梁商深得宠遇,反而想要陷害他。

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等人一起合谋,诬陷梁商和另外的两个中常侍曹腾、孟贲,说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征求意见。

打算商议废掉顺帝另立新的皇帝,请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们的罪。

顺帝说:“大将军父子一家都是我的亲人,曹腾、孟贲都是我喜爱的人,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只是你们都嫉妒他们罢了。“

张逵等人知道自己编的谎话顺帝不信,他们害怕了,于是做了一篇假诏书去把曹腾、盂贲逮捕起来关在皇宫中。

顺帝听说后大怒。

命令宦官李歙赶紧去把曹腾、孟贲放了,并且把张逵等人逮捕起来。

他们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供词牵连到一些在位大臣,梁商担心有人冤枉受牵连,就上疏说:《春秋》一书主张,立了大功,只奖励主帅;犯了大罪,只惩罚主犯。

所以赏赐不因超越本分而发得很多,施刑也不因为过分而用得很宽。

这就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都能安康太平的缘故。

我听说审查中常侍张逵等人时,他们的供词牵连到很多人。

大案兴起,必然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该判死刑的罪犯长期关押,一些小的问题最后都要变成大的案件,这不是用来顺应天地间的和畅之气、安定国家局面、教化百姓的办法。

应该早一点把这件事情了结,停止那纷繁的逮捕。

顺帝于是采纳了梁商的意见。

只是把那些确实有罪的人判了刑。

永和五年五月,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人反叛东汉,率领三千多骑兵入侵河西,接着又招引南匈奴右贤王,合起来有七八千骑兵包围美稷,杀害朔方郡和代郡的长史。

度辽将军马续与中郎将梁并、乌桓校尉王元征调边境的部队以及乌桓、鲜卑、羌胡(指羌人和匈奴)的兵力合起来有二万多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打败吾斯等人。

梁商认为羌胡新近反叛,徒众刚刚聚合,最好用招降的办法,于是上奏汉顺帝说:匈奴入侵反叛,知道自己犯了死罪,鸟兽走投无路的时候,都知道救自己的性命,何况匈奴种族繁衍兴旺,不可能全部消灭。

现在粮食转运日益增多,三军疲惫劳苦,使国内空虚而用在境外,这对中原没有好处。

臣看度辽将军马续一向有谋略,而且长期负责边境,深通用兵的精要,每次接到马续的信,他都与臣的计策相合。

最好命令马续挖深壕沟,增高壁垒,用恩德和信义招降匈奴,公开悬赏,讲明共同信守的事项。

这样,就能使这些种族归服,国家就可平安无事。

汉顺帝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下诏书让马续招降反叛的匈奴人。

梁商又致信给马续等人说:中原安定,忘记打仗已经很长时间。

精良的骑兵在野外会合,兵刃格斗,箭矢相接,当下决定胜负,这是戎狄的擅长但却是中原士卒的短处。

使用强劲的弓弩,登越城墙,凭借牢固的营垒进行坚守,等待敌人衰弱,这是中原士卒的擅长但却是戎狄的短处。

应该先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观察对方的变化,设立悬赏并公开赏赐,向匈奴人宣明展示他们可以悔改,不要贪图小的功绩,而破坏大的谋略。

马续和各郡都按照梁商的话去做。

当时,大将军梁商认为羌胡新近反叛,徒众刚刚聚合,最好用招降的办法。

于是上奏汉顺帝说:匈奴入侵反叛,知道自己犯了死罪,鸟兽走投无路的时候,都知道救自己的性命,何况匈奴种族繁衍兴旺,不可能全部消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无敌万岁爷封州王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水源王紫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