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元年(144年)到本初元年(146),短短的两年间,东汉就换了四位皇帝,其中三位皇帝都是由皇太后梁妠拥立。
梁妠是东汉贤后,为人勤勉俭朴,积极任用贤才,一心想要让天下太平,但东汉却在她摄政时期走向了衰落。
为何贤后梁讷没能挽救东汉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建康元年八月庚午,顺帝驾崩,由太子刘炳即位,由太后梁妠临朝听政。任命李固为太尉,与太傅赵峻、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
顺帝驾崩后,梁妠认为:扬州、徐州盗贼盛强,害怕消息传出会造成大乱,让中常侍诏李固等商议,想等到所召的诸王侯到齐再发丧。
李固答道:皇帝虽然年少,还是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么?
古时秦始皇死在沙丘,胡亥、赵高隐瞒而不发丧,最后害死扶苏,以至亡国。
近来北乡侯刘懿薨逝,阎皇后兄弟和江京等人也一起掩秘,便有孙程杀人之事。
这是天下之大忌,一定不可以做的。
梁妠听从,当天晚上就发丧。
李固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想立他为帝,对梁冀说:“今当立帝,应选择年高而有德的,任亲政事的人,希望大将军审详大计,学习周勃立文帝、霍光立宣帝,而不能像邓太后、阎太后利用君主幼弱的做法。“
梁冀不听,于是立了乐安王之子、八岁的刘缵为汉质帝。
朝廷准备为冲帝选择墓地,修建陵园,李固说:“现在处处都是盗贼,军事费用浩大。如果要重新修建一个象宪陵那么大的陵园,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而且,年龄幼小,可以在顺帝宪陵之内修建一个陵园安葬,依照殇帝康陵的制度。“
梁妠听从。
这时梁妠因为连遭不幸之事,将朝廷大权交给三公等辅佐大臣,李固所提出的建议,梁妠大都予以采纳。
凡是作恶的宦官,一律被排斥和遣退。天下人都期望政治清平,然而梁冀却对此深恶痛绝。
顺帝时所任命的官吏,多数不按常规次序。
等到李固当政时,奏准免职的有一百余人。
这批被免职的官吏,既对李固怨恨,又迎合梁冀的意旨,于是共同写匿名信诬告李固。
奏章呈上后,梁冀面见梁妠,请求将奏章下交有关官吏查办,梁妠没有听从。
质帝年幼,但聪明智慧,曾在一次早朝时,眨眼看着梁冀,说:“这是跋扈将军!“
梁冀听到以后,对质帝深恶痛绝。
让质帝身边的侍从把毒药放在汤饼里,给质帝呈上。
药性发作,质帝非常难受,派人急速传召李固。
李固进宫,走到质帝榻前,询问质帝得病的来由。
质帝还能讲话,说:“朕吃过汤饼,现在觉得腹中堵闷,给朕水喝,朕还能活。“梁冀这时也站在旁边,阻止说:“恐怕呕吐,不能喝水。“
话还没有说完,质帝已经驾崩。
李固伏到质帝的尸体上号哭并弹劾侍候质帝的御医。
梁冀担心会泄露下毒的真相,对李固非常痛恨。
在商议确定继承帝位的人选之前,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给梁冀写信。
梁冀看到信后,召集三公、二千石官员和列侯,共同讨论继承帝位的人选。
李固、胡广、赵戒及大鸿胪杜乔都建议立清河王刘蒜。
但梁冀想立蠡吾侯刘志为帝,众人不同意,梁冀愤愤不乐,可又没有别的理由可以改变众人的主意。
中常侍曹腾因为之前拜访刘蒜时,刘蒜没有向他施礼而憎恨他,听说此事后,便在夜里到梁冀那里,使他坚定立刘志为帝。
第二天再次召集公卿,梁冀意气汹汹,而言辞激动。
自胡广、赵戒以下的官吏,没有不害怕的。
都说:“只有大将军发令就是。“
可是李固与杜乔仍坚持原来的意见。
梁冀大声宣布“罢会“。
可是,李固仍认为刘蒜是众望所归,有被立的可能,于是再次写信劝说梁冀,梁冀更加愤怒。
便劝说梁妠,先将李固免职。
最后立刘志为帝(即汉桓帝)。
宦官唐衡、左悺一道向桓帝诬陷杜乔说:“陛下先前将即位时,杜乔和李固反对,认为您不能胜任侍奉汉朝宗庙的祭祀。
因此桓帝对杜乔和李固心生怨恨。
建和元年十一月,甘陵人刘文、魏郡人刘鲔各打算立刘蒜做天子,梁冀因此诬蔑李固与刘文、刘鲔等散布妖言,将他们关进牢狱。
李固的门生、勃海人王调贯械上书,证明李固的冤枉。
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要鈇锧到朝廷通诉,梁妠明了他们的意思,于是下诏释放李固。
等到李固出狱之日,雒阳的大街小巷都齐呼万岁。
梁冀听到消息后,大为惊骇,害怕李固的声名和品德终将伤害自己,于是重向新朝廷弹劾李固和刘文、刘鲔相勾结的旧案,李固最终还是死在狱中,时年五十四岁。
临终时命子孙以三寸素棺、帛巾束首,入殓葬于汉中的瘠薄之地,不许葬在父亲墓地周围。
临死前,李固给胡广、赵戒写信道:我受了国家大恩,因此竭尽股肱之力,不顾个人死亡,志在扶持王室,达到文帝、宣帝那样。
哪想到一朝梁氏迷谬,你们曲从,把好事变为坏事,成功变为失败呢?
汉朝衰亡,从此开始了。
你们受了主上的厚禄,颠覆而不扶持,倾覆国家大事,后代的良史,难道会容你们的私心?
我的身体完了,在义方面还是有所得,还有什么可说呢!
胡广、赵戒得信后感到悲痛惭愧,都长叹流涕。
胡广,湖北监利人,东汉时期重臣、学者。
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制留下了宝贵资料。
又在选举上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
但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历事六朝,为官三十余年。
胡广的六世祖胡刚,清高有志节,因王莽摄政而逃亡到交趾,新朝灭亡后才返回乡里。
胡广的父亲胡贡,曾任交趾都尉。胡广两岁丧母,少时孤苦贫困,甚至要亲自做家务。
胡广成人以后,曾在郡府里任散吏。
当时,南郡太守法雄之子法真从家中来看望法雄,法真颇有知人之明。
正逢岁终应举之时,法雄召集诸位官员,而法真自己在窗后观察。
法真发现了胡广有异于常人之处,此后便把胡广推荐给法雄。
法雄举荐胡广为孝廉,到京师雒阳(陕西洛阳)参加殿试,由汉安帝亲自主持考试章奏,胡广被选为第一。
此后仅一月,胡广就被拜为尚书郎,经五次升迁后任尚书仆射。
汉顺帝想要立皇后,但后宫的四位贵人都很得宠,顺帝想要以抽签的办法求神来选定。
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建议选取良家之女,顺帝于是立梁氏为顺烈皇后。
当时,尚书令左雄想要修改察举制,规定参试年龄一定要四十以上,而由儒者考核经学,文吏考核章奏。
胡广再次与郭虔、史敞上书驳斥,认为选举人才,不能拘泥定制,但意见未被采纳。
后陈留太守一职空缺,史敞等人推荐由胡广担任(但胡广应该没有出任)。
胡广掌理枢机事务十年后,出任济阴太守,因举官不实而被罢免。
本初元年,汉质帝被梁冀鸠杀。梁冀想要拥立年幼的蠡吾侯刘志为汉桓帝,太尉李固与胡广、司空赵戒共同劝谏梁冀.
而梁冀在朝会上恐吓百官,胡广等感到害怕,只有李固与杜乔仍然坚持.
于是被罢免,命胡广接替李固任太尉、录尚书事。
建和元年六月,胡广因疾病逊位。
同年,因拥立桓帝之功,被封为育阳县安乐乡侯。
十月,又被拜为司空。
十一月,李固被梁冀陷害下狱,临死前写信斥责胡广和赵戒没有坚持正义,二人看到李固的遗书后,感到悲伤惭愧,但也不过是长叹流泪而已。
元嘉元年十月,胡广再次逊位后告老致仕。不久,以特进身份被征拜为太常。
永兴元年,升任太尉。次年九月,再因发生日食被免职,又复任太常。
延熹元年,再次任太尉。次年,梁冀被诛杀,胡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因为阿附梁冀,被剥夺爵土,以减死罪一等论处,免为庶人。后又被拜为太中大夫、太常。
延熹九年五月,再次被拜为司徒。
建宁元年正月,刚即位的汉灵帝命胡广与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共同录尚书事,复爵安乐乡侯。
胡广因病乞求逊位,适逢陈蕃谋诛宦官失败遇害,于是命胡广接替陈蕃任太傅,总录尚书事。
胡广当时已经八十岁,但还是心力有余,为人练达、明事理。
灵帝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太傅、安乐乡侯印绶,赐东园梓楠棺木,派谒者监护丧事,在光武帝的陵寝原陵为他营建墓地,谥号“文恭“,以其子孙一人为郎中。
他的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都穿着丧服前来会葬。
朝廷在胡广去世后予其的追赠及葬礼规格,自从东汉中兴之后,没有一位人臣能与其相比。
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命画师绘制胡广与太尉黄琼的画像,悬挂在宫内,议郎蔡邕奉诏撰写的《胡广黄琼颂》,也一同悬挂在宫内。
胡广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他为官三十多年,历事六朝,受到隆重的礼任,他每次逊位辞病,或者被免职回乡,不满一年,又再次升职。
他担任过一次司空、两次司徒、三次太尉,最后官至太傅。
他所辟命的掾属,都是天下名士。
他又与故吏陈蕃、李咸共任三公。
陈蕃等人每到朝会,都常称病避开胡广以示惭愧,时人都以此为荣。
与黄琼刚柔并济,对抗当权的梁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