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元年,桓帝驾崩,汉灵帝即位,陈蕃任太傅,与外戚、大将军窦武共同主持朝政。
陈蕃、窦武合谋诛杀宦官,任用天下名士,以李膺任长乐少府。
不久,陈蕃、窦武的密谋泄露失败,李膺等人又被免官。
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朝廷开始逮捕与之有牵连的党人。
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
李膺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这是我的节操。我已经六十岁了,死和生都由命中注定,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便主动到朝廷诏令指定的监狱中去,被拷打而死。
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他的门生、故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
李膺任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时屡次击破犯境的鲜卑,并能使羌人畏服。
后入朝为司隶校尉时,严厉执法,使宦官震恐。
永康元年,汉桓帝驾崩,窦皇后执掌朝政,下诏书说:百姓生来就要立君,以管理他们。
还必须有贤良的辅佐大臣,来巩固王家大业。前太尉陈蕃,忠诚清正,为人坦荡,现在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台事务。
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位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
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
从'义'方面来讲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
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前往尚书台办公。
建宁元年,汉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奖功以劝善,表扬义烈以激励风俗,没有不报之德行,正如《大雅》所咏叹。
太傅陈蕃,辅佐先帝,担任京官多年,既忠且孝,德行为本朝第一,直言忠谏,到老不辍。
现在,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陈蕃上疏辞让,说:使者到我家,授我高阳乡侯印绶,我真是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我听说谦让,这是立身的光采,德行的显著。
然而不敢盗取为名,我想割地封侯,主要表彰功德,我反复思考,前后历任职务,并没有特别好的功绩,合也食禄,不合也食禄。
我虽说没有廉洁之行,还是羡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的高尚品德。
如果受爵不辞让,厚着脸皮接受,使皇天震怒,灾害降于老百姓,我也置身何处呢?
只想皇上可怜我老朽,戒在贪得。
窦太后不许,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
当初,汉桓帝想立宠爱的田贵人为皇后,陈蕃认为田氏出身卑微,窦氏是良家大族,争立窦氏很坚决,汉桓帝不得已而立窦氏为皇后。
所以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重用陈蕃。
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
然而汉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窦太后。
窦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而他们的爪牙大都贪婪暴虐,陈蕃常常痛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
正好窦武也有谋划。
陈蕃认为自己既顺从人们的心愿,又对太后有过功德,认为自己的目的一定可实现,于是先向太后上疏。
说:臣听说说话不正直,行为不端正,那就是欺骗上天,辜负世人。
直言尽意,会受到那群凶恶坏人的仇视,马上会招致大祸。
掂量两者,我愿得祸,不敢欺骗上天。
现在京师舆论沸腾,道路喧哗,说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人与赵娆夫人等各位宫中女官一起扰乱天下,追随他们的升官,反对他们的就受到惩罚。
现在满朝大臣就像河中的浮木,东漂西浮,贪图禄位,惧怕被害。
您不久前开始摄政的时候,顺从天意,实行诛罚、苏康、管霸都被治罪处死。
当时,天地清明,人、鬼都高兴,为什么才过几个月,您又放纵左右侍从?
大恶大奸,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
如果现在不马上处决他们,一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祸害实难逆料。
希望把臣的奏章给您左右的人看,并让天下那些坏家伙知道我痛恨他们。
窦太后没有采纳,百官听说后没有不震惊的。
侯览,山东单县人,东汉宦官。延熹年间赐爵为关内侯。
因诛梁冀有功,进封高乡侯,后迁为长乐太仆。
任官期间,专横跋扈,贪婪放纵,大肆抢掠官民财物。
先后夺民田地一百一十八顷,宅第三百八十一所,模仿宫苑兴建府第十六处。
他还掠夺妇女,肆虐百姓。
为其母大起冢墓,督邮张俭破其家宅,藉没资财。
侯览为了报复,诬张俭与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为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先后被杀被流放者三百余人,被囚禁者六、七百人。
侯览在汉桓帝初年任中常侍,依靠奸佞狡猾而晋升,借助皇帝恩宠贪赃放纵,接受的贿赂数以万计。
延熹年间,东汉连年对外征伐,国家府库空虚,于是借用百官的俸禄和王侯的租税。
侯览也献出缣帛五千匹,因而被赐爵为关内侯。又因为参与谋划翦除梁冀有功,进封为高乡侯。
小黄门段珪家住济阴,与侯览一起购置田产,靠近济北的地界,他们的仆人宾客侵掠百姓,劫持过往行人。
济北相滕延一并收捕,处死数十人,把尸体堆放在交通要道。
侯览、段珪大怒,将此事报告桓帝,滕延被处以滥杀无辜之罪,送到廷尉审理,免去官职。
侯览等人从此后更加放纵。
侯览的哥哥侯参为益州刺史,郡中富裕的平民,他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加以诬陷,处以死罪,没收他们的财物,先后数以亿计。
太尉杨秉上奏侯参的罪状,诏令以囚车将其押回,在途中自杀。
京兆尹袁逢在旅舍清点侯参的财物,共有车三百余辆,都装着金银锦帛和珍宝古玩,不可胜数。
侯览因此事受牵连,被免去官职,不久又官复原职了。
建宁二年,侯览因母亲去世而归家,大肆修建母亲的陵墓,督邮张俭检举上奏其贪污放纵,先后夺去他人宅第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百一十八顷,建造宅第十六处,都有高楼池苑,楼阁高堂相连,皆以彩画丹漆装饰,规模宏伟,僭用宫室的形制,又预先修造自己的陵家,建造双阙,有石椁,陵园的房庑高达百尺,破坏他人的房屋,发掘其坟墓;劫掠善良百姓,抢夺良家女子为妻,还有其他许多罪行,请汉桓帝将其处死。
而侯览却趁机把上奏在中途截留,使其无法上汉报桓帝。
张俭于是破坏了侯览的寿冢家宅,没收他的家财,列举其罪上报。
又举报侯览在母亲活着的时候交结宾客,扰乱国法,仍然无法上达汉桓帝。
侯览因此诬陷张俭为党人,同时还诬告前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都予以夷族灭家。
从而又代替曹节领长乐太仆。
熹平元年,有关官署检举奏报侯览专权骄奢,下诏收回他的印绶,侯览被迫自杀,阿谀依附他的人都被免去官职。
陈蕃因此与窦武商量诛灭宦官。
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窦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喊:“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反叛乱,怎么说窦氏不守臣道呢?“
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正好听到了他的话,就斥责陈蕃说:“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什么功劳,而兄弟父子一门三人封侯?
另外,他弄走很多宫女,饮酒作乐,一月之内,搜括财富以亿计。
大臣如此,这是臣道吗?
你是国家的栋梁,徇私枉法,结成朋党,还到哪里捉贼子?“
于是,命令逮捕陈蕃。
陈蕃拔剑大声喝叱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
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逮捕陈蕃,关进宦官掌管的北寺狱中。
宦官的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陈蕃:“死老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
当天就诛杀了他,把他的家属流放到比景县,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陈蕃的朋友陈留人朱震当时为铚县令,听到消息,弃官哭祭陈蕃,收葬陈蕃的尸体。
把陈蕃的儿子陈逸藏在甘陵境内。
事情被发觉后,朱震被捕入狱,全家人被关押起来,朱震受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说出陈逸的去向。
陈逸因而得以逃脱。
王畅,邹城人,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皇室亲贵多仰仗权势横行当地。
地方官吏惧其淫威,往往讨好帝乡贵戚而不能尽其责。
他出任南阳太守伊始,便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恃势不法者,严加处治。
后遇皇帝大赦,被治罪的皇室亲贵被释放。
但他对不法权贵并不甘心,又设法纠治。
明令:凡受赃二千万以上不自首者,没收全部家产;
凡隐匿不报者,一但查出,则派官吏拆屋伐树,填井夷灶。
遂使豪族贵戚大为震惊。
南阳郡的豪族多以奢靡为荣,竞相比富。
为矫治这种风气,他平时穿布衣,坐旧车,素食简行,深受属官敬重。
由于他治理有方,南阳郡内风化大变。
后征为长乐卫尉。
延熹二年,陈蕃出任光禄勋时,便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时任御史中丞王畅与侍御史刁韪,因敬重陈蕃与黄琬,并不向朝廷上奏此事,因此又被构陷为朋党。
王畅被降职为议郎,陈蕃被免官,黄琬与刁韪被党锢。
灵帝建宁元年,迁司空,居三公之列。数月后,因地方发生水灾被免职,翌年卒于家。
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
直到灵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
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又入朝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中平五年,朝廷恢复州牧制度,以黄琬为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
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永汉元年,董卓掌权时,因为黄琬是重臣且掌有兵权,于是征召他入朝为司徒,不久迁任太尉,进封阳泉乡侯。
初平元年,董卓商议迁都长安,司徒杨彪力劝董卓,董卓对杨彪怒道:“您要阻挠国家大计吗?“
黄琬上前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杨公所说的,恐怕是可以考虑的。“
董卓不回答。退朝后驳议说:“从前周公营建洛邑使姬氏安定,光武帝占卜东都以兴隆汉室,这是上天给予的启发,使神明能够安定的事情。大业既未安定,怎么能随便有所迁动,而亏失四海的民望呢?“
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力谏他不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