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也爽快,进屋落座,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她认为,这种功利化的目标考核方案虽然在短时间内有利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但从整体长远考虑,这种方案适合企业但不适合学校,更不适合用于考核教学成绩。
方晴说,因为教育是一个讲良知讲情怀讲道德的高尚事业,她关注的应是也必须是全体学生全面的发展成长。
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它本身就是一种基础性教育,是国民教育,是一种普及一般人民群众的普惠性事业。
什么是普惠?阳光普照,无私无偏,且有更多救护弱者的倾向,要更多的关注弱者扶助弱者,维护整体均衡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雨露均沾共享发展成果。
普惠共享,是咱基础教育的主要特征。方晴说。
宋校长看着方情微笑着,这个小姑娘可真可爱,竟给他讲起大道理来。
这我当然知道。可这跟咱这目标考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而且有很大关系。方晴说。
您想想,若一旦我们确立了以成绩为主导的目标考核体系,并制定以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奖罚措施,我们的教师会怎么办?
若学校会唯成绩是论,教师也只会被逼着唯成绩是论,学校若唯奖金是论,教师也会唯奖金是论。
这样,学校将奖金与成绩捆绑,教师将教学与成绩捆绑,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成绩的囚徒,天天眼盯着成绩看,心围着成绩转。
这不很好吗?宋校长问,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提成绩,把咱校的成绩拔得刚刚的,让更多孩子考上更好的学校,这不正是咱老百姓盼望的吗?
这好是好,但不能称很好。这是功利化的目标考核制度的优点,有利于突出重点,集中精力专攻一点,也容易在一个点上获得突破,短时问内取得成绩。
方晴说,但这样做的副作用也不小。
副作用?有什么副作用?宋校长问。
它的副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这么多?哈哈,那你说来看看?宋校长说。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目标考核奖惩会弱化她们对教育的使命感道德感,不再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高尚的职业,而成为谋取更多利益的工具。
既然如此,她们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谋求利益最大化上。
将利益前大化,那不也更好吗?宋校长说。
问题是,教师用什方式,怎么获得最大利益化?
若教师把利益最大化作为她们工作的主要标尺,那么这个普惠性就变成了学校与教师功利性的牺牲品。
牺牲品?太夸张了吧?
宋校长说,就我个人理解,教师把利益最大化,就是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的奖金。
嘿,方老师,这有什么不对吗?一个教师她若要想获得更多奖金,她就得多教出几个好学生。每位教师教出的好学生多了,我们整个学校出的好学生就多了。
所以,当她们把利益最大化时,我们学校的利益也最大化,这不正好吗?还有比这更完更的方案吗?
方晴说,如果单从考学这一个方面考虑,这也没什么不对。教师可以做到和学校利益一致,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学生呢?他们也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吗?
为什么不能?宋校长问,他们上学不也为了考学吗?
同学们为了考学,考上重点,考上更好的学校,这无可厚非。方情说,但有多少能考上呢?那些考不上的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