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了一句:
“哥们,窦唯是住这吗,今天看到他没?”
青年眼睛一亮,飞快的伸出手。
从周洛手里接过烟盒,一边往兜里揣一边回答道:
“是住这,不过他这会没在家,在棚里呢,你往前走,16号就是。”
周洛看着眼前墙上挂的牌子,百花录音棚。
明白自己是找对地方了。
敲了敲门,一个穿着白色背心的寸头男子开了门,脸庞瘦削,鼻梁高挺,正是窦唯。
一股冷风吹进屋,窦唯搓了搓胳膊,问道:“你找谁?”
年初窦唯和王妃刚迎来女儿的出生。
在当奶爸的同时,窦唯也在试图转型。
刚好没有什么工作安排,可谓天赐良机。
周洛哈了口气,掏出剧本。
“窦哥你好,我是来找你帮我的电影做配乐的。”
“我准备把片子送到戛纳去参展,配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窦唯闻言打量了一下周洛,让开了路,转身进了录音棚。
“进来说话,这天太冷了,记得把门带上。”
周洛闻言心头一喜,开局很顺利。
进了录音棚,暖气很暖和,怪不得窦唯穿个背心。
“窦哥,你先看一下剧本,我跟你大概说一下电影的剧情。”
“我这片子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孤寡老太太守着一个老院子。”
“和一个在京城求学的租客姑娘,这一老一少的故事。”
我想在配乐里全部使用我们的传统乐器来做,我觉得你肯定能做出我想要的效果。”
窦唯闻言颇为受用。
接过剧本大概翻了翻,随后放下剧本抬起头说道:
“剧本这东西我看不太懂,不过我大概看着里面的情节挺有意思的。”
“这活我能接,你把片子拍完带来让我看看,到时候再做配乐。”
周洛提起钱的事,窦唯直接摆摆手。
“你们这学生搞个电影也不容易,这配乐也不难,给一万块钱意思意思得了。”
周洛没再推辞,点点头答应下来,告辞离开。
……
回到宿舍,周洛仔细核算了一下成本。
以防搞得和姜闻一样,拍到一半追加投资。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他可没有姜闻那么豪横,指着冤大头的钱随便造。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消耗的胶片得用卡车拉。
既然冲着戛纳主竞赛单元去,就不好用16mm胶片了。
最好采用35mm的胶片。
97年目前一盘400英尺的柯达35mm彩色胶片,可以拍4分钟。
价格是惊人的2000元。
周洛前世是熟练工,配片比可以做到1:4左右。
但是考虑到剧组基本都是本校学生,就得放宽到1:6。
《我们俩》90分钟,135盘胶片就是27万。
拍完了还得洗印和胶转磁。
就算学校支持,只收成本价。
那也是略高于胶片成本的,大约30万。
找个院子租三个月成本,加上演员片酬。
现在只剩李明启老太太的片酬没谈。
不过老太太片酬不高,3万块就可以搞定,合计大约6万。
窦大仙的配乐收了个友情价1万。
再算上拍摄时的剧组花费,80万也就紧紧张张。
现在听起来好像80万不多。
然而参考一下物价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97年京城二环的房价也就4000一平。
80万够买一个200平的小院了。
所以说,
在胶片时代拍电影这个行当。
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这就是个烧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