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也打量着李树仁,对方脸上已经略带沧桑,对方沏茶之时,露出了手上日常劳作的厚茧,背已经略微佝偻,但精神状态尚佳。
李树仁问话之时,李冶也已经打量完毕,他开口说道:
“李兄,我们年纪相仿,吾便以兄弟相称可好?至于李天秀的近况,他现在很好,李兄还请听吾稍后细细道来。”
李冶想着,等回到李天秀身边,必须让李天秀改口,不能再称自己为李兄或者李大哥,不然这辈分是乱的。
李树仁自无不可道:
“以兄相称正合适,吾观仁卿兄言谈不俗,举止高雅,想来是读书人,还有功名在身,可对?”
李冶点点头,很有礼貌地回答:
“我确实是今年金国进士,本已是地方官员,在前往钧州上任途中,在许州遇到了树仁家公子,又引为知己。”
李冶然后从与李天秀相遇,又相知相交,再到李天秀把自己引荐给恩师宋九嘉,最后拉拢自己的事情完整的讲了一遍。
李冶一边讲,一边露出欣赏的神色,旁边的孙武除了开始打过招呼,便把交涉的事情都丢给李冶了。
李树仁在旁边一边听着,了解到李天秀的近况,也是不断点头,感到很欣慰。
李树仁说了句:
“真是儿大不中留,这孩子在家时顽劣,还带坏了小妹。前段时间吾听到返乡的士兵说有一部分败军留在许州从军,他捎回家的书信也说要接全家去许州。
不想他一边在许州做得好大的事业,一边把家成了,居然还娶的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
不知道仁卿兄这次是不是来接我们一起去许州呢?”
李冶也不打算隐瞒:
“树仁兄,若说颖宝算顽劣,我却不认同,他行事稳重,胸有大志,乃是不可多得的大才。我这次来确实是受颖宝所托,要接树仁兄全家过去,但不是往许州,而是往东到扬州,最后去泗州与大军汇合。”
李树仁听到颖宝时,迟疑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对方说的是李天秀,他好奇地问:
“这孩子已有表字,看来很是得到许州文人赏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长辈这么看重他?可是他那位恩师兼岳父飞卿先生?”
“非也,我听飞卿先生提过一次,是一名叫姚渊的官员所赐,那位也算是颖宝恩公。”李冶回答道。
“天秀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善于表现了,结识的文人官员还不少。”
这时一个活泼烂漫的小女孩跑回家中,正好听到哥哥李天秀的名字,忙问李树仁:
“爹爹,我在外面玩,同村那些叔伯都说家里来客人了,就慌忙往回赶,是哥哥回家了吗?”
李树仁看着满脸汗水,东张西望的女儿,头疼地说:
“你这顽皮猴子,一点礼数也无,你哥哥还没回来,但是有了消息,这位李先生是受你哥哥所托,来接我们全家相聚,你快向李先生行礼。”
李思仪向李冶行礼的同时,李树仁向他介绍道:
“这是小女李思仪,也是李天秀的小妹,我们贫苦人家没有讲究什么待字闺中,她天天跑村里去野,就一皮猴子性格,我想着反正她还小,就没有关起来,礼数不周,让仁卿兄见笑了。”
李冶表示懂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