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殷丰及刘希三马在前,身后跟着浩浩荡荡地并州大军。
刘希在侧向刘群建言道:“将军,燕南诸郡县伪官长,或死或逃,无人于任上,将军何不安排人选,以便尽早恢复秩序,稳定地方?”
“我军也可趁机立足于此,全据冀州!”
刘群沉声答道:“燕南本富饶之地,旧燕京华所在,然逢王浚、石勒之祸,人烟凋敝,户口断绝,几无人迹。”
“我军据此地,毫无裨益,还会成为众矢之的,百害而无一利。”
章武国、河间国所在的燕南地区,即“大河间郡”,自古便是户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富饶之地。
春秋战国的燕国,便是依靠富饶的燕南地区,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但石勒从蓟城退到燕南后,对其进行了堪称毁灭性的破坏。
石勒虏掠郡县,不同于一般的叛军流寇,其不光是劫掠粮草、财宝,就连本地的人口,石勒都是将其裹协带走。
这样一来,人口众多的燕南地区,瞬间户口损失过半,加上死亡的百姓,留在本地的百姓所剩无几。
纵使燕南再富庶,没了人口,和荒凉的边郡便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燕南地区,在刘群和段匹磾的利益交换中,是被划给了段氏鲜卑,刘群没有理由帮自己的盟友,未来的敌人,经营燕南。
段匹磾拼了命地追剿石勒,除了是对其忌惮,剩下的原因便是在刘群提议的“中分冀州”规划中,包括燕南地区在内的冀州东部的四郡国,是段氏鲜卑的势力范围。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段氏亲自攻占这四郡国。
故段匹磾哪里是光光在追剿石勒,更是在为段氏开疆拓土,怎么可能不积极。
而刘群选择暂缓全据河北的计划,也是因为此番并州军东出河北,兼并十余郡国后,已经引起了周边势力的注意。
特别是与并州互为盟友的拓拔鲜卑,在后方蠢蠢欲动,刘群不得不防。
这样的情形,其实是可以预见的,但没有办法解决。
毕竟拓拔鲜卑虽多次出兵帮助刘琨,守卫并州,但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鲜卑代国自身的利益考虑,而非什么情谊。
并州弱小,拓拔鲜卑乐意与其为盟友,可一旦并州的势力得到扩展,双方脆弱的盟约,根本经不起利益的考验。
故刘群必须作出退步,让拓拔部,让那些潜在的敌人安心。
虽心有不甘,可无可奈何,要怪也只能怪,并州太弱了,吞不下整个冀州。
不过就目前还说,兼并不了整个冀州,对并州来说不失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兼有并、冀虽可壮大实力,但也会被四面围攻,军事压力过大,并州军承受不起。
况且地方上还有错综复杂的士族和流民问题需要解决,在刘群看来,不见得兼并整个冀州就是好事。
现阶段,只需经营好基本盘并州和新攻占的郡县,恢复生产,扩充军队,刘群有信心以此为基,横扫整个河北,乃致天下九州。
昔汉世祖光武帝刘秀便是以河东、河北为基业,荡平天下,克定九州。
刘群知自己不比刘秀,但匈奴刘聪,长安司马邺,江左司马睿,也不一定就比王郎,刘玄之流强上多少。
据河北,窥中原,望关西,并南北,天下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