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面板上缓缓浮现这样一行文字。
朱敏铖也只是迷茫了片刻功夫。
很快他就定下心神。
这里到底是不是游戏世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在这里生活,对他来说,这里就是大明,就是华夏,就是真实的世界!
这就够了。
他开始细细思索起有关明末的历史。
孟暗先生(李邦华)曾经向崇祯建议仿照永乐年间的旧例,让太子到南京监国;将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宁国二府,让他们拱护两京。
只可惜终究未被崇祯采纳。
更可悲的是,崇祯及其子嗣本来也有机会逃离北京城,但是却发生了‘臣等正欲投降,陛下何故死战?’的悲凉一幕。
北京城的众多文臣武将及勋贵们竟然故意封锁宫城,将崇祯等人困缚在紫禁城内,作为送给李自成的见面礼和投名状!
甚至可以说,崇祯自挂煤山,就是大臣们给他最后的体面。
也因此,南明朝廷竟然一时找不到最合适的人来继承大统。
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东林党成员重要成员钱谦益、兵部侍郎吕大器、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人都极力劝谏史可法‘立贤不立长’迎立潞王为帝。
想到这里,朱敏铖不禁有些愤然。
北京城里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一片石大战建奴击败李自成,此刻建奴大军正在奴酋多尔衮的带领下直扑北京,整个大明北方陷入战乱。
神州陆沉,中原板荡就在眼前。
而东林党想着的还是党争。
永远都是党争!
这些人全都该杀!
“恩师,见字如晤…神宗子嗣尚有福王(朱由崧)、惠王、桂王在世,潞王乃神宗侄子…神宗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德泽仍然深入人心,切不可舍弃他的孙子,却要选择他的侄子继承大统…况惠王、桂王路途遥远,且辈分高于先皇,非合适人选…应当援引兄终弟及,由福王继承大统。”
朱敏铖取过笔来,在纸上刷刷写道。
东林党、复社成员的如意算盘就是迎立潞王为帝。
因为当年神宗皇帝和郑贵妃本欲立老福王朱常洵(朱由崧父亲)为太子,但是因为东林党人的抗争,这件事最终化作泡影。
除此之外,在梃击、红丸、移宫这三大案中东林党与朱由崧的祖母郑贵妃有过严重冲突。
所以,东林党人跟福王朱由崧有仇怨,他们担心如果福王继位,东林党人就会在政治上失势。
故而劝此刻掌握实权的史可法迎立潞王。
而史可法也是东林党的领袖。
他是‘万历六君子’之一左光斗的学生。
也正因此,史可法其实也在纠结。只不过历史上,他最终的选择既不是福王,也不是潞王,而是桂王。
他写信给马士英痛斥福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大罪过,劝说马士英与他一起迎立桂王。
不得不说,史可法活的一手好稀泥。
而马士英反手就出卖了他,与盘踞江北的四大军阀刘良佐、高杰、刘泽清、黄得功一起,迎立福王朱由崧为帝,获得了这份泼天功劳。
定策之功!
史可法则因此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最后被迫自领外出督师,在扬州牺牲。
之后就是惨烈的扬州十日,八十万华夏军民惨遭屠戮。
熟稔南明抗清史的朱敏铖其实是有些埋怨史可法的,这位大名鼎鼎的忠臣、民族英雄除了气节外乏善可陈。
他对于团结各方势力抗清做出的贡献寥寥无几。
【恩师,当务之急乃是稳定军心、民心,尽快安定江淮拱卫南京,以图来日北伐中原、平定叛逆!若您能够果断迎立福王,凭此‘定策之功’获得福王的倚重和信任!再以金钱、酒、色娱乐福王,令其沉迷享乐,大权独揽于您!只有这样,才能集合所有力量安定局势!否则李、张二逆纵横江北,关外建奴虎视眈眈;朝廷内部党争不断,各镇军阀嚣张跋扈不听调令,我大明必亡矣!】
房间里只有朱敏铖落笔的刷刷声和李双儿洗澡时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说得十分直白,甚至已经是毫不掩饰地劝史可法做大明的伊尹、霍光。
然而朱敏铖心里清楚,史可法没有这份魄力,就算有恐怕也没有这份能力。
这位恩师,脾性太过柔和,或者说不够果断、爱惜羽毛、总喜欢和稀泥。
但不管怎样,朱敏铖骨子里仍然是个古人,尊师重道那一套是刻在骨子里的。老师史可法对他来说不啻于父亲一样的存在。
他还是要尽可能挽救对方。
而且眼下的大明需要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