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打算就这样辞职了?”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空的时候,店长有些愕然。
店前制作台两个奶茶妹还在忙碌着,来这里购买奶茶的客人接二连三,而已经下班的苏曜向店长提出了离职。
“嗯,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苏曜轻声说。
虽然孙姐对于苏曜这个时候提出离职有些出乎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那天她向苏曜提起转全职的事情之后,似乎就有这样的预感。苏曜虽然在这里兼职了这么久,但真正的心思并不在这里。
这时候苏曜提出离职,也正好印证了她的猜想。
“行吧,那我帮你把工资结算一下。”孙姐拿出手机看了一下日期,将苏曜在这里工作两周多的工钱结算清楚。
一共是八百块,按照每天一百给他结算的。
新到账的工资加上征文二等奖的奖金,苏曜已经不用为自己会过上流浪生活而担忧了。
他随后购置了很多的东西,都是平常生活用品。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敢确定自己的生活已经算安定了下来。
做好这些事情之后,他滑动着手机界面,向曹璇转了一万块钱。
“我先预付三个月的房租。”
很快曹璇就回了消息:“这么快就赚到钱了?”
苏曜想了想,打字说:“是的。你明天有空么?我想请你吃顿饭,感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
过了好一会儿,曹璇才回应他。
“好吧,你决定。”
这时候她正趿拉着凉拖鞋在屋子里吹空调,刚过五月的天就像来到了火焰山,但好在这种老房子经过了翻修之后,冬暖夏凉的特性还保留着,因此她也不用将空调的温度开成冰窖一样。
她这几天都是这么过来的,并且打算接下来的几天依旧如此。
因此曹璇回这句话之前,其实是打算婉拒的。
不过苏曜突然转来的一万块钱让她有些在意,这才大半个月的时间,钱有这么容易挣了?
莫不是在搞诈骗?或者是干些其他见不得人的勾当。
她得确认一下真实的情况,免得连累自己。
曹璇放下手机,拿着平板继续看着书。
这本书是她看到网上书吧里有人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似乎是一本推理小说,但又有人说这是最令人动容的爱情小说。
她关注的这个书吧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烈地讨论过一本书了,这种情况还只有在好几年前发生过,当时在讨论的还是来自十年前的一本佳作,讨论的主题却是老生常谈的细枝末节。
“那就是这个谎言,他并非为自己而说,而是为了某人隐瞒真相。”
收到消息的时候,她正好看到这一段。
这里是小说结局前的一段剧情,即便不常看推理小说的曹璇,也被书中这份精巧构思而惊到。
后面讲述的真相也印证了她看书时感受到的直觉,死者另有其人。这段内容放在三十六计里叫做偷梁换柱。
这本书另一个热烈的讨论点在于,这本参与征文活动的小说,却没能拿下一等奖的位置,反而被一本整体不如它的书挤下来了。
有些人怀疑这其中有黑幕。
在热度莫名其妙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却没有人能站出来讲述其中的来龙去脉。
倒是有人提出《X》这本书是不是脱胎于顾晓盛的那本《名侦探的奉献》。顾晓盛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当即有看不惯此人的读者力挺《X》,表示这本书甩了《名侦探的奉献》十八条街,后者压根没资格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于是有人开始吵了起来。
曹璇看完之后觉着这本书的确称得上是一本神作。就像在“滴答”运转的钟表,表象是这个钟表不断转动的指针,当真相揭露的那一刻,读者才从表盘看到了后面构造的精密齿轮。
从悬疑推理这一题材上来讲,自从老一代作者相继搁笔,新生代青年作家浮现之后,能看的文学作品一本不如一本,《X》的横空出世仿佛干枯沙地里的一汪清泉。
苏曜提前打探了消息,对附近排的上号的餐厅都进行了一次摸底,一直忙到了深夜。
他即便已经和曹璇一起吃过一次饭,但这次是他请,形式上总归正式一点好。
将位置信息发给曹璇的苏曜,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这里,而曹璇是在约定的时间前十分钟到达。
赴约的漂亮女孩化着很淡的妆容,一如既往戴着一顶用来遮阳的棒球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