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阀主欲重建宗团,只是老臣这一房,并无合适人选,老臣欲请陛下替老臣说句公道话,好让阀主免去这烦心事。”杨雄微微弯腰说道。
他本是隋初四贵,风光无限。
然而近年来,先帝性情大变,对隋初四贵不断打压。
先是四贵之一的虞庆则蒙冤而死,再是高颎被罢官仅留爵位,纳言苏威亦是几经起落。
而杨雄本是掌控一支府卫的,结果被先帝免去了军权。
明升暗降,当了个有名无实的司空。
不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也非新鲜事,杨雄倒也能坦然接受。
说起杨坚此人,在位的前中期尚能励精图治,后期却昏招频出。
他本身又是一个惧内、冷酷且无趣之人。
他在位期间,于黄河沿岸修建了四大粮仓,占地极广,各地的税粮皆运至粮仓储存起来。
然而,开皇十四年大旱,杨坚却不许开仓赈济,反而亲率百官及百姓就食洛阳。
至仁寿年间,天下粮仓的积累已足供各地官员五十年的年俸。
“王叔此言差矣,宗团之事,皇族尚不可缺,更何况王叔这一房?”杨广不悦道,难不成你杨雄比皇族还尊贵?
杨雄一阵无语,阀主点名让杨韶加入宗团的,那杨韶乃隐太子杨勇之子,本就是要被流放的,你自然不会关心。
然而我儿并非常人,是做文官的料,怎么能入宗团当兵?
“老臣一房,唯师道未有官职加身,然其为读书人,不可入宗团。”杨雄卖惨道。
然杨广全不在意:“让你的其他儿子辞官吧,朕准了。”
“...”杨雄怎会舍得?
杨广见他不说话,继续劝道:“仁寿元年,先皇废太学、四门及郡县学,并省国子学,国子学仅留生七十人。后更改国子学为太学。进仕之途,有名无实。既读书无路,宗团或为良选。”
改国子学为太学,貌似无甚差别,实非小事。
因国子学乃专为正三品以上官员子侄读书所设,而太学则是正三品以下子侄才能入学。
所以杨师道带了读书年龄,竟因杨雄为是从一品的郡王而不得入太学。
实乃造化弄人。
杨雄心忖重启国子学,不就是圣上一句话的事吗?
杨广见其低头不语,知今日若不处理此事,恐难善了。
于是他开口问道:“王叔,朕封汝为观王,宗团之事便至此为止,如何?”
隋文帝设爵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
郡王本为从一品的爵位,现在加封国王,成了正一品了,可享十郡食邑。
杨雄不明杨广何以如此支持阀主,但受封正一品爵位,实乃难得之机,不容错过。
没多想,他便弯腰拜谢:“多谢皇上赐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