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王守仁此刻太激动,还是故意装着没听明白。
王守义没有回应朱厚照这句偷偷占便宜的话。
同样伸出了油腻腻的双手,握住了朱厚照的双臂,一脸诚恳地说道:“天下之事,正在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肩上,臣只不过是一个区区武选司主事,只能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了。”
看着王守仁油腻腻的双手握住了自己胳膊,朱厚照脸色略微尴尬,缓缓地收回了搭在王守仁肩膀上的手。
朱厚照一放,王守仁也松开了,只在朱厚照的衮服上留下两个油腻腻的巴掌印。
这么一来朱厚照自然就明白了,王守仁这是故意的。
朱厚照嘴角忍不住地瞥了瞥,想骂人又骂不出口,只得继续跟王守仁聊了起来。
“你知道这次巡营是谁提出的吗?”
太子都这么问了,那还能有谁?
“莫非是太子殿下提出的?”
朱厚照拿出一旁小桌子上的棉布,使劲擦着自己俩衣袖上的油印。
“正是,我听说最近边镇不太平,正想重新练一练军队,将来能完成太祖与太宗都无法做到的事!”
太祖与太宗未做到的事是啥?那当然是彻底消灭蒙古了!
王守仁也是心潮澎湃,这也是他的心愿之一,他当圣人之前最主要的愿望就是想扫平边关,立不世之功!
别看现在的王守仁,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他年轻的时候,可以说完全就是翻版的朱厚照。
差不多也就是在朱厚照现在这个年纪,15岁的王守仁就一人一马出了居庸关。
他出去干啥?那当然是为了考察边疆和蒙古人的实际情况,好谋划对付蒙古人的策略。
刚一出居庸关,他就发现两个鬼鬼祟祟的蒙古人。
年轻气盛的王守仁大喝一声“贼人哪里走!吃我一箭!”搭箭就射,把两个蒙古人吓了一跳,连忙掉头就跑。
他们一跑,王守仁就追,边追边放箭,就这样,一个15岁的小少年,凭借自己的勇气,驱赶走两个蒙古人。
王守仁也很为自己的勇气感到开心,赶走蒙古人之后就在原地哈哈大笑,然后……继续骑马深入草原腹地。
就这样在边关地区考察了一个月,年轻的王守仁不但走遍了边关的重镇,甚至还去了蒙古部落,蒙古人都是喜欢少年英豪的,这样一个汉人少年,敢单枪匹马深入敌人腹地,连蒙古人都很是佩服他,因此王守仁还交了不少蒙古朋友。
他甚至还参加了蒙古人的骑射比赛,在骑马和射箭两个项目上都得了第一名,在蒙古人的部落中比赛骑射,得了第一名……王守仁这实力怎么样,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只不过王守仁也和朱厚照一样,有一个传统又道德高尚的父亲。
他的父亲王华,听完了王守仁的事迹之后,不但没有夸奖他,反正把他臭骂一顿。
王守仁回来根据自己的考察情况,写下的《平安策》,只不过这时候他还没有官身,因此希望自己的父亲替自己交给皇上参考。
可惜他的父亲王华完全没有把这个15岁小孩的奏疏当一回事,反而还被气得不轻。
认为儿子这是成天不务正业,国家边防大事,哪里轮到你一个小孩子操心?
这奏疏自然也就没有交到皇帝手上。
等王守仁年纪再大了一些,终于为了“尽孝道”,为了让老爹满意,勉为其难地读点四书五经,准备去考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