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疑问,方才主编是不是没有跟我们说预约的事情?现在见冯材可不容易吧?”
刘编听到这话,觉得同事就是太把冯材放得高高在上了,于是回复他:“你忘了?冯材每天下午都在街角咖啡店发呆,我们最开始那几次就是在那儿见的面。”
“会不会太唐突?”
“废话真多,那就打个电话预约一下。”
“哦。”同事来到电话边上,哆哆嗦嗦,嘴里念念有词,似在酝酿着对话。
一个全国前列的作家,对于他这一个小编辑来说,对方能接电话都是受宠若惊。然而刘编看他这样,忍不住想要拍上一巴掌。
“你紧张个什么劲,冯材很好说话的。”
再次哦了一声,正准备拨通的时候,主编却从办公室内走了出来,一把将他拿起的公司电话盖了回去。
“直接去,街角咖啡店,你们两个跟我一块走,方才我问过了,冯材就回了一句,来咖啡店吧。就当是同意了。”
街角咖啡店,就叫街角咖啡店,古朴典雅,人不多,黑褐色的装潢,屋内是柔和的黄灯。
在这个时代,抛开那些商业快餐一样的咖啡店,而且那个连锁品牌还卖的老贵,其他的咖啡店叫什么猫咖、狗咖,就是咖啡里会掉宠物毛发的那种,适合年轻人,特别是情侣,但是如今才25岁的冯材却不喜欢。
外表像个25岁的,气质像个35岁的,而年轻这一点,全然放在了想象力上,想象力之丰富,像个5岁的孩子。
每天下午1点到3点,要是有人路过这里,就会看到一个戴着黑色方框眼镜、穿着宽松格子衫、黑色裤子的年轻人,娴熟老练地翘着二郎腿,捧着一本书或是一份报纸。
光是在这个时代看到看纸质报纸的年轻人就可以用“十不存一”来描述。
但是现在年轻人日常留下的靠窗位边上,已经坐着另一位二十五岁的年轻男人了,面容帅气精神,和冯材的外表慵懒完全相反,此人正是许颜安。
许颜安接过一杯冯材日常喝的咖啡,这是用罗布斯塔原种咖啡豆混合了阿拉比卡咖啡豆研磨的,罗布斯塔通常不会被直接用来做咖啡,那是因为罗布斯塔有一小股的辣味,浓郁的苦味,但是这也让它的提神效果更好。
许颜安没有放糖或者是牛奶,直接进行了品尝,这让他喝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味蕾被一个个单独受了刑,罗布斯塔的苦辣味并没有被阿拉比卡的水果、坚果香味压制下去。
“1点到2点,下午最困倦的时候,或者这才是导致冯材喝这咖啡的原因。”
没过多久,莫书从外边火急火燎回来,宋州的四月清爽偶尔偏寒,但是这时候他额头上已经挂了一串的汗珠了,明显方才有急事。
“社长,这是冯材的资料。”许颜安接过资料,因为冯材约得唐突,而许颜安又是一个对圈子里其他的事情不怎么在乎的人。
所谓人情世故?等许颜安在这一领域名声足够,需要涉及人情世故的时候,可能已经跳到了另一个领域,只留下一个名字了。
毕竟导演才是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