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苏浩直接买了十一张大巴票坐回长青,手把手的教大家各种操作步骤,从始至终,全部都是亲力亲为。
一直培训了一个月,才给大家培训好,确定不会出现生产的事故。
赵德华负责当安全员,他眼力好,脚力也好,能来回走动。
王德柱当观察员,因为他学的最勤快,家里面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学习态度很认真。
剩下的八个人里,两个人负责拉货,六个人负责操控机床。
“其实最理想的人员数量是二十号人往上,但现在没那么多钱了,十个人先用着。”
苏浩心中盘算着什么,他大手一挥,一场有点轰轰烈烈的锂电池制造工程就开始了。
全程由苏浩把关。
几天之后,第一批锂电池出来了。
重量比市面上同等锂电池轻盈30%,同时电池容量还能多出30%,这一来一回,便是极其符合姜明堂的需求了。
不知不觉,已经是十一月。
苏浩联系了BB机老板姜明堂,请对方来了他这个小作坊的地盘看了看。
姜明堂直言:“虽然规模很小,但电池的技术才是重中之重。”
他说:“签合同吧。”
那么久的努力,终于算是没有白费。
一笔合同签上。
从此,苏浩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业,也有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
12月末。
电池厂的生意越来越好,苏浩还抽空给电池厂改了个名,原来名字很通俗,就叫做黄老板电池厂。
苏浩想了想,觉得这还挺雅俗共赏呢,于是大笔一挥。
黄老板电池厂,变成了苏老板电池厂。
这个苏,用的是理发店那种旋转发光LED灯管的同等材质,一到晚上嗡嗡发光,明亮又显眼。
直到一月份。
苏浩的重心都还一直沉浸在电池厂的订单里。
姜明堂靠着苏浩的锂电池,推出的BB机终于是将被分割干净的市场撕开了一个小口子。
姜明堂趁势出击,对锂电池的需求直线扩大。
相对应的,苏浩赚到的钱也越来越多。
到后面,只一周,纯利润就破千了。
厂子投入了十五万,再加上两万的材料费,还有大家的工资...苏浩大大小小投进去了二十万,几乎把卡里面的钱全部清空。
但好在,他终于是有了一份细水流长,而且未来可期的实业。
1月15日。
苏浩寄了五千块钱,用邮寄寄给了父母。
他已经听说,父母已经没有了百货大厦的工作。
百货大厦和厂子一样,同样面临着改革的问题。
苏浩这五千块钱,就是给二老的定心骨。
他还邮寄了一封信。
信里面,只有一句很简单的话:
“我开了一个厂子,赚了不少钱,以后再不用担心钱了。”
父亲几日之后回信:
“已收到钱,儿子,在外注意身体,努力是努力,切勿伤身。有空回家看看。”
电池厂现在不用苏浩管了。
他又开始频繁出现在学校,天天扎进图书馆学习各种能源知识的同时。
还报了一些大学教师的课,虽然很忙,但也像电池一样,苏浩要给自己时不时充充电,免得变成一个完全依靠寻梦时刻的废物。
苏浩这天前脚刚离开图书馆,准备出去吃口饭,又被齐云良的呼机轰炸了。
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一行字:“有论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