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二十二岁?而且升正科还不到一年?这怎么重用?直接当县长?还是调到省厅担任实权领导?”马书记一看到王笠纶的履历,也觉得是个难得的人才,但这年龄这晋升速度,他都不知道该怎么重用?
“正常流程应该先升副处,要不直接安排正处级职务?到地区做某局的局长?或者来省城当个区长?”组织部长给出了两个方案,不管哪一种都是绝对的提拔重用,并且都是越级提拔。
不过马书记摇了摇头,而后一脸沉思的说道:“都不合适,容我好好想想!”
以马书记的地位和权力,组织部长的这两个建议他都可以采纳,而且就算越级提拔也是在他权力范围之内,在规则之中。
但问题就在提拔王笠纶是巨峰同志的意思,恰恰是这个原因,该怎么提拔重用变成了难题。
这和下属同级来要官来利益交换不同,这是领导首长要培养潜力干部,所以重点其实在培养二字上。
“先让地委组织部找他谈谈话,一切按正常流程来,咱们先看看这位小同志自己是什么意思。”片刻后马书记终于有了决定,而这个决定竟然是先按流程来。
组织部的流程,那自然是考察谈话,一条龙走下去。
几天后李相贤离开了,王笠纶开始思考如何促成此事,他想了很多,但摆在面前的两座大山,一座是政策,一座是交通,仿佛无法逾越一般。
目前他只想到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杨启光说服赵群山在政策上支持外资落地,一个就是看能不能利用苏静秋的关系,找到她的副部长父亲,利用这层关系促成修建徽山到文城的铁路。
不过不管是哪一个,难度都不是一般的大,首先他已经和杨启光说了这件事,这次连杨启光都不怎么看好,感觉难度太大,甚至有些不现实。
也要知道这个时候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都非常薄弱,整个河西省都拿不出像样的工厂,在这里建大型的,甚至对此时的国内来说算是高科技的工厂,简直是天方夜谭。
好在就算杨启光不看好,还是答应探探赵群山的口风,总算让王笠纶的想法不至直接胎死腹中。
似乎上次改革试点,王笠纶的好运就用尽了,这段时间他又陷入了那种按部就班的日子,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常态化状态,哪有人是一直好运不断的?
改革试点结束后,外人眼中王笠纶这个编委办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报开会等下班,实际上这大致也是他目前的状态。
如果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正常情况也就是再混上一两年,他和杨启光都会升上一级,这还已经是他们做改革试点的功绩,如果没有这个功绩,五年十年都不一定能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