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崇祯有把枪 > 第七章 孤胆

第七章 孤胆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午时二刻,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在太监王承恩带领下,由承天门入宫,匆匆忙忙往乾清宫赶去。

“尊敬的公公,你可知道,皇帝陛下突然召见我所为何事?”

“杂家怎敢妄自揣度圣意?见了皇上,大人自然就知道了。”

听王公公这样说,汤若望越发忐忑不安。他在京师做钦天监监正已有五年,今天还是第一次被皇帝召见。

这位德意志人聪颖博学,精力充沛,来中国不久便学会了说一口纯正大明官话,私下里更是以儒雅士大夫自居,很难想象这位对大明官场规则谙熟于心的儒生,另一个身份竟然是天主教传教士。

汤若望于天启初年由澳门北上,来到北京,在钦天监这样的清水衙门,被人排挤妒忌,处境颇为艰难。

那时,形若蛀虫的大明官僚盘踞着古老帝国最神秘的部门——钦天监。

钦天监的形势令人绝望。

不要说日心说之类的天文常识,便是日食月食基本原理,钦天监的官老爷们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更不要指望他们计算出日月食发生的准确时间。

汤若望的到来,仿佛一股新鲜海风,撩开了钦天监表面之下的腐烂霉变。

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备受攻击。

好在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了。天性爽朗的科隆人永远不会执念于过去的阴霾。

从本质上来说,汤若望是个浪漫主义者。此人性格和唐朝诗人李白、李贺以及本朝的徐渭相似。年轻时他曾立志成为一名宫廷画师。好在他的使命并非文学,而是传教,否则说不定又会写出一部旷世奇作。

这个心怀怜悯,富有教养的传教士,从在澳门海岸走下舢板,带着耶和华使命,踏上这块苦难深重的大地,从那一刻起,他便决心将自己的毕生奉献在这里,拯救大明异教徒。

明国江河日下,前途暗淡,然而汤若望他们的传教事业却蒸蒸日上。

在欧洲传教士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大明子民皈依天主教,其中不乏谙熟儒家经典的士大夫。

这些人左手四书五经,右手新约旧约,耶稣孔子,中西结合,其乐也融融。

崇祯年间,北京天主教信徒突破万人,声势颇为浩大,这股势力或多或少影响了明末政局发展。

南明末帝朱由榔,在举国沦丧逃往缅甸之际,也选择皈依耶和华,甚至派出使者向欧洲教皇求救。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惩治异教徒野猪皮,掀起一场十七世纪搞的十字军东征运动。最后当然归于失败。

据说,几位诰命夫人对耶和华心生爱慕,常出没大教堂,以致坊间流传着关于她们的各种风流韵事。

汤若望显然不受这些言论影响,他平时很忙,实际上,只在某些重要场合比如祭天大典上才能见到他身影,王承恩最近一次见到汤若望是去年八月。汤若望和几个西洋人准确预测了一场日食,而钦天监的几个灵太郎推测的日食日期错的离谱,比预期晚了两个月。

事后,朱由检重赏汤若望等人,赐给三个外国人一共一两银子。同时严厉斥责三位能力堪忧的灵太郎,罚没他们半年俸禄,几位灵太郎对此倒也不在意,因为他们已经半年没发一文钱俸禄了。

“几月不见,汤大人又瘦了,不知京城菜肴可合你胃口?大人还在吃蜗牛吗?”

王承恩笑盈盈打量着这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深情凝视汤若望蓝色眼眸,肥胖的脸上浮现出猥琐笑容。

汤若望来到中国之前,便对明国风俗有些了解,来到北京后却被京师断袖成风所震惊。

“谢谢公公关心,上帝保佑,”他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我已经不吃蜗牛了,毕竟在京城蜗牛太难抓了。”

红毛鬼子喜食蜗牛算是京师官场八卦之一,王承恩也有耳闻,今日看来,确有此事。其实蜗牛不过是道法国菜而已。

眼前这个身材矮胖的宦官对汤若望有非分之想,他那眯缝的小眼睛,他那肥厚的大手,以及竖起的兰花指,无不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上帝啊,便是在社会风气开放的亚平宁半岛,也不会有人做出这样出格的举动啊。”主啊,宽恕这些无耻放荡的罪人吧。”

”汤大人,皇上招你所为何事,杂家也不知道,不过皇上早朝时龙颜大怒,亲手杀了人,你可要小心些。”

王承恩含情脉脉,兰花指蠢蠢欲动。

半个时辰后,乾清宫大殿,朱由检正在享用他的午膳——一条腌鱼,两片咸菜,半碗米饭。远远望见一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走进大殿,径直朝自己走来。

朱由检微微一笑,他知道来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汤若望。这位天主教传教士历经天启崇祯顺治康熙两朝四代,最后被小人陷害,险些被康麻子凌迟处死。

他擅长历法,数学,对火炮铸造也有一定心得,明末清初来中国传教士大都是以军事专家的面目取得统治阶层信任的。不过相比火炮火枪队列战阵,朱由检皇帝最看中的,却是德意志人对历法的独到研究。

汤若望倡导的新式历法,明显要比钦天监的那些老朽们高明。

国之将亡,必有乱象。从天启末年开始,大明便进入地狱模式,水涝,旱灾,鼠疫,小冰河气候,崇祯年间广东甚至下起了大雪。

还有频繁发生的日食月食地震等大凶之兆。在这种背景下,天文学作用更加凸显。

从西汉初年开始,董仲舒天人的感应学说便被历代统治者所信仰。崇祯皇帝性格多疑,对各种谶纬迷信深信不疑,明末民间流传不少歌谣谶语,大致意思都是说崇祯无德,所以天降异象。

因此,汤若望这种人的存在对大明来说具有某种政治意义。

有了这样的专业人才,无论是日食月食甚至是荧惑守心,统治者都能从容应对处变不惊,从而让皇帝在大臣面前保持威仪,从逻辑上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汤若望走到皇帝跟前,像其他大臣那样下跪叩拜。“亲爱的皇帝陛下,请原谅臣忙于观测天象,忘了给您做元旦朝贺,臣受到王公公召唤,赶来晋见,不知陛下召臣,所为何事?”

朱由检微微颔首,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对德意志人的温文尔都颇为满意。

看到传教士身上穿的棉袄和王承恩身上的一样破烂,朱由检眉头微皱道。

“汤大人,半年不见,为何变成这副模样?”

朱由检显然忽略了崇祯十六年春季爆发的京师大鼠疫对京城官员的影响。

物价腾贵,物资匮乏,北京城内大米涨到五两银子一石,实际上,即便是用平日的五倍价格,也还买不到。像汤若望这样穷困潦倒的官员在京城不在少数。

“尊敬的陛下,臣没有多少积蓄,您知道,钦天监那点银子,只够勉强度日,而陛下又很久没发官员俸禄了。”

承恩拼命向他使眼色,示意汤若望不要再说下去。

朱由检眉头皱紧,继续问道:“你们钦天监有多久没发俸禄了?”

汤若望抬头望向朱由检,伸出三根手指。

没想到连钦天监也会被拖欠俸薪,更不必说其他衙门了。

“那你这些日子是如何过的?”

汤若望每月俸银二十两,钦天监算是朝廷上下最清水的衙门,没有半点油水可捞,二十两银子还要养活他的两位副手,靠这点菲薄收入,日子必然过得很拮据。

“回禀陛下,臣偶尔也会接点私活,弥补收入,帮京城内的达官显贵们占星,哦,用你们的话来说,是算命,”

可以想见,红毛洋人的占星术在明人士大夫之间并不怎么受欢迎,估计也不能为汤若望带来多少收入。

站在旁边的王承恩面如死灰。依照大明律,钦天监官员只能为皇家服务,汤若望这种情况,是要杀头的。

”哦,”崇祯皇帝神色颓然。怪不得最后自己落得众叛亲离,像这样长期拖欠俸银,还能指望谁忠君报国?忠臣良将也是要吃饭的。

“成祖爷显灵了,哦。按照你们德意志的说法,是主的神迹,总之,朕现在有钱了。王承恩,给他发钱。”

王承恩连忙从袖中取出个沉甸甸的袋子,转身递给汤若望。

汤若望接过装满黄金的袋子,小心翼翼打开袋子,捡起一小块,身体颤抖。

“仁慈慷慨的皇帝陛下,大明的守护神啊,愿上帝永远保佑你!”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朕自有先人保佑,你们的上帝朕是不信的,朕问你,你的新历法准备的怎么样了么?”

德意志人连忙收好黄金,神色凝重道:“回禀皇帝陛下,已经准备就绪,臣与几位副监正反复商议,决议就在今年年中开始,”

”好!”

崇祯十年,汤若望参与修编历法,成稿后名为新历法,当时的主持人是徐光启。新历法一经问世便受到守旧派攻击,所以难以推行。到崇祯十六年,在钦天监屡次预测天象失败后,崇祯终于排除万难,决意推行新历法。

然而还没大规模推行,大明便亡了。

“有了你的新历法,时间便可重新拟定,大明必然焕然一新!!”

历法对古代统治者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个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时代,谁拥有历法,谁就控制了时间。

而谁能控制时间,谁就能控制历史。

王承恩在连忙附和道:“汤大人,皇上天天都在念叨你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三国军神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