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时内心激动起来:“枫神,你的意思是……”
由不得他不激动,要是能用一区期刊毕业。
那可是多少科研党的毕生追求啊!
“可以做的课题很多,而且要出好的数据也不难,我们只要尽心尽力做好科学研究就可以了。”
李枫郑重说道:“先有不屈不挠的态度,然后才有不断出现的科学奇迹!”
这话,李枫更像是对自己说的。
而一旁的沈光伟也是深吸一口气。
他好像就是缺了这么一个不屈不挠的姿态,不然自己也不会什么都只会一点,什么都不精。
从而导致最后课题没有办法突破。
但凡一开始在硕士期间,他能学得更扎实一点。
博士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选题问题。
他这个课题,完全是自身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沈光伟自认为,要是自己能有一技之长,也不至于混到现在这个地步。
就像刘佳丽一样,她养细胞厉害,那她选题肯定就是侧重于细胞培养的各级分子研究。
现在她课题已经博士四年,差不多毕业论文也已经搞定。
她过来帮李枫忙,完全就是好奇,还想做出更多的成绩来。
跟他沈光伟的目的,可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是来提高的,一个是来续命的。
沈光伟长叹一声,自己和刘佳丽还是有本质区别啊。
以后还是要坚定做科研的心,都已经混到博士了,那还可以继续下去。
博后,高校任教,晋升职称,这些通通都放马过来吧!
“枫神,谢谢你的建议,我很受用!”
沈光伟双眼闪过坚定之色。
“那祝你好运!”
李枫笑着说道。
其实他想说,只要跟着他做科研,那以后有的是机会能发高质量文章。
可以发了高质量文章之后呢?
能有什么用吗?
就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能在高校里混得更好,继续短平快地抢发文章吗?
李枫认为,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要说国内的学术氛围不如国外,其根本原因就在这。
这种单纯靠文章来晋升的路线,在短期内,确实可以提高国家论文质量和数量。
但也导致了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没有人愿意去做那些重要但冷门,或者耗时间很长的领域。
国内现在的阶段,要说总体的生物学科技,还没有国外九几年那时候发达。
水平差距起码有十几年!
这不光是历史原因,也有国内的学术氛围的影响。
而李枫认为,人一旦有了恒心,哪怕再难再冷门的课题,也能顺利给做出来。
国内缺少基础性的研究。
而李枫也希望他能带着沈光伟这批人,去做一次国内基础研究的先驱。
他即使是有系统在手,也没有任何看不起前人做出的贡献。
相反,李枫心里始终认为,科学研究是有阶段性的。
很多研究,都是经过很多代人的艰辛付出,才有的最终的满意结果。
李枫相信,有了系统加上前人的丰富经验,他一定可以创造出奇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