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一巷外人来人往。
刀神比武的擂台,在城门之上,经一巷口临近城门。
按说,这地方人多是应该的。
可以往,来来往往的游侠百姓,都是仰着脑袋往城门上看。
如今,他们探着脑袋,纷纷往经一巷口,一间小院落里瞅。
几个挎着刀剑的游侠,站在城门处垫脚。
手握长剑的侠客一脸正气:“哼,我平生最不好色,咱只不过听说,你们这些人来骚扰月季姑娘,怕姑娘遇见危险,才来此处!”
那肩扛长刀,大胡子刀客不屑:“舔狗滚后面排队去,你丫的不好色来这干嘛!再说来到天下第一城,谁还敢作奸犯科不成!”
“咱也看过赵县令写的书,虽不修行儒道,但大小也是个君子不是!”
扛着长棍的壮汉,身子一直往巷子里探:“俺答应兄长,等咱回家一定带个漂亮媳妇回去,你们都说这京城来的姑娘漂亮,咱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漂亮!”
“那可不是真漂亮,你们可清楚这位月季姑娘的身世?”手握折扇,穿着儒生长袍的中年长须男子,脸上露出得意笑容。
他可不是什么行走江湖的儒生,他也是武道侠客。
儒生信奉,学成文武艺,贩与帝王家!
这或许跟他们的修行之法有关系,只有那些真考不上功名的学子,才会无奈离开学堂,试着在江湖上讨一碗饭吃。
中年儒袍男子的门派祖师爷就是一位落第儒生。
他走入江湖讨生活,后来发现,儒生之法在江湖争斗中,实在是得不到上层,你一首诗词还未写完,对方的剑就已经架在你脖子上了!
又或是你唇枪舌剑,还来不及开口,已经发现,那手持银针的女子,早就把你的嘴缝上了!
中年儒袍男子的门派不断发展,借助他们的门派优势,最终掌门人将门派儒道修行之法与武道修行法,相互结合。
创造出一门扇子功。
一身实力全藏在扇子里,练到深处,扇子一面呼风,另一面唤火也不是不可能!
而他们门派因为祖师爷的规矩,多穿儒袍,又因对江湖事物了解过多,门派掌门人沿袭第一代祖师爷的名号,皆称为百晓生!
江湖人,后来将这一门派修行者,多称为说书人。
因他们口中故事,十有五是真,又有五是假,真假难分,想要听真故事,就要掏出银钱来。
有人说,百晓生门派,跟那江湖第一的情报组织听风楼,还有一丝斩不断的关系。
儒袍说书人开口说话,四周的目光都聚过来,他们皆知晓,百晓生说话虽真掺假,但这种江湖风趣的故事,他们却很少说假。
“您给说说,这月季姑娘,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儒袍说书人摇头,晃脑就是不开口。
能围在这看热闹的,都是穷苦的游侠,身上哪来的银子,只能干着急看他嘚瑟。
“噗通!”一锭银子从天上落下来。
这银子买故事,是肯定不够的,说书人清楚,城门口人多,而故事知道的人多了,就不值钱了!
可他看不清楚,银子是从哪落来的,江湖上什么时候出了这等神出鬼没的手段,他明白要是自己不开口,下一次银子落下说不定,就朝着自己脑袋落下来了!
他这颗人头脑袋,不一定能挡得住包裹着罡气的银子。
“谢谢这位先生打赏,既然诸位都想问,那我就仔细说说!”
城门口的人们,向他一拥而来。
城墙墙角,一个粗狂的身影蹲在墙角,与身影不符合的是他稚嫩的长相,这人正是一直跟着刘三练武的白牛。
自从看见断江的实力后,刘三在白牛心里就失宠了,实在是他逃跑的手法太过简单,都不需要用到武者真气,完全是靠本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