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林秀英小声感慨后便不再言语。
一句“时间过得真快”让郑钧的思绪瞬间回到了1983年的那个冬天,而林秀英的思绪却回到了1998年的7月28日……
1983年,郑钧作为一名入伍不足三个月的新兵蛋子,被分到了边防。对于组织上的决定,郑钧自然是不太愿意接受的。毕竟边防的艰苦和困难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的住的,单单是哪一份寂寞,就会让人产生退缩和畏惧。
当命令下来之后,郑钧虽是百般不愿,但终究还是坦然的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郑钧便跟随一辆吉普车的长途跋涉二百余里来到了自己的岗位。那是一个面积不足百平方的院子,院子里杵着三间土胚房,一间厨房、一间宿舍、一间活动室兼武器室。里面的设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厨房内是一个灶台,和多数农村家庭的差不太多,不过很干净。碗架上整整齐齐放着四个饭盒,都写了名字的,其中就有这一生他都不能忘记的姚宗伟名字。
姚宗伟是班长,年龄大郑钧三岁,也算得上是同龄了。但是在郑钧看来,姚宗伟就像一个年过半百的人,除了长相之外,他做事的周密、考虑问题的严谨、行动的落实等都不像一个年轻人。
一天夜里,郑钧百无聊赖的站在岗哨上,远远地看到一个黑影朝自己方向走来。这是自己第一次值夜岗,面对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心中多少会紧张。他大声喝问是谁,同时手上的钢枪被端了起来。
一声冷喝,黑影立马停住。夜幕中,两双眼睛似是紧紧盯着对方。
安静,有点让人发憷。戈壁滩上吹来的风,在耳边呼呼作响,郑钧感觉自己胸前的汗珠就像一只只蚂蚁在慢慢的爬动。
突然,一公里外的夜空中划过一道金黄色的刺眼光线。郑钧知道,那时信号弹。当他意识到有危险的时候,只听“嘭”得一声枪响,自己岗哨边上的木桩多了一个洞。
娘的,敌袭!
郑钧就势卧倒,将哨子含进口中铆足了劲将它吹响。哨声响起,像是一把利剑此项苍穹,恨不能将夜幕撕碎。同时,郑钧手中的钢枪在扳机的扣动下,朝着百米外的黑影喷射出去。根据组织要求,边防士兵在岗期间可配枪和子弹,但是子弹只能是五发。超出使用需要从自己的津贴中扣除子弹成本。
五发子弹刹那间被郑钧射个精光,而那黑影却也消失不见了。
“什么情况?”姚宗伟和几个战友全副武装的来到了郑钧身边。
郑钧紧张的看了看眼前这群战友,心中不由一惊,差点骂娘。只见他们一个个的手里领着菜刀、菜勺、烧火棍……
听了郑钧的简单汇报后,姚宗伟判断来者可能是与队伍走散的偷猎者,而刚才的信号弹应该是偷猎者寻找队友放出的。随后姚宗伟给大家做了任务部署,便匍匐着消失在了夜幕中。
郑钧作为值班人员不得离岗,必须坚守岗位。姚宗伟走之前,又将自己的宝贝给了他。那个宝贝是一把很小很小的弩,有巴掌大小,一根长约十五公分的钢箭稳坐在弩架上,蓄势待发。
时间在夜幕中慢慢流逝,直到天快亮的时候,姚宗伟他们才踉踉跄跄的赶了回来。一名战友因为伤势严重牺牲了。其他人也都不同程度上受了伤,其中姚宗伟伤的最重。当天下午军区就派来了车,只是姚宗伟执意要留下来和郑钧一起,才没有被拉到军区医院治疗。
针对那起小规模的冲突,军区也对边防战士的枪支弹药做了补充,医疗条件也做了改善。
闲来无事,郑钧和姚宗伟坐在营地里的一块石头上,望着界碑。
“阿钧,我就要退伍了,春节后。”姚宗伟淡淡的笑。
“去哪里?”
“回家,娶媳妇生娃子吧。不知道。”
“组织不安置吗?”
“我没要,邮递员。”
“为啥不要,总比回家种地要好吧。”
“你不懂……我爱那里的山水,爱那里的人……”
那是姚宗伟第一次提到退伍,也是唯一一次。
1984年春节过后,姚宗伟就转业回了山东老家。自那之后的十年,郑钧也就没再见过自己的班长姚宗伟。
1997年,郑钧转业回到地方,做了山东潍市清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队长。此时的郑钧也已为人父,孩子都四岁了。之所以转业到清水县,是因为他拥有一位漂亮、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清水县第一初级中学的人民教师的老婆。
转业后的一年中,在这个小县城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刑事案件,日子过得倒也清闲自在。但是,直到1998年的7月28日深夜报警中心的电话响起,清水县的天算是彻底阴了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