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可能就是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
很明显,四兄妹,只有杨有才离心离德,大哥看在心里哪有不急的?他很想消除这种隔阂。
作为做妹妹的,杨雨晴和杨英都觉得大哥这样做是对的,但内心深处还是对二哥有些反感。
所以才有了今天杨雨晴没有叫二哥过来吃饭的事。
杨英说:“二嫂,你说的,我们都理解。但是,生的太亲,没办法,已经是亲兄妹了,有些事还不是忍着!不计较。真要计较,这兄妹也没得做。”
杨英后面这句话是有原因的,她出嫁的时候,父母亲原本把两张木椅子给她做嫁妆,但是,二嫂不同意,说家里的客多,没有给。
曹文化听到了,知道这样下去,矛盾会越来越复杂,赶紧说:“都别说了,过去的事都不准提!”
刘恒也说:“是的,过去的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忘记了吧,忘记吧。等一下都来了,都不要说。”
周喜梅见他们俩说了,点点头,说:“好的,两位妹夫你们都通情达理的,我做大嫂的,也应该做榜样。好,说到这里,今后我也不提了。”
不久,杨雨晴带着晓岚和晓峰回来了。
正好,这时候,刘学军一家到了。
一家5口。
刘学军显得有些疲惫,可能是刚刚痊愈,身体还没有恢复。
他老婆叫张四妹,川省祁东人,3个孩子,两男一女,大的5岁,小的2岁。
他们全家都有些缺乏蛋白、油脂的表现,头发枯黄,脸色苍黄。
这个年代,大米等口粮已经不是大问题了,口粮是计划物资,通过军队口划拨的,这家口粮不够,可以到别人家匀一点过来,无非就是买人家的粮票。
所以,基本口粮还是有。
但是,蛋白和油脂严重缺乏。各家各户只准养少量的鸡,表面的理由是割尾巴,深层次是没有喂鸡的粮食。
当然,喂鸡也不是必须喂粮食,但上面的人不这么想,你家有粮食多,就会把多余的粮食喂鸡,那么,缺粮的人家,哪里去匀粮票?
管理简单化,干脆就规定各家各户只准养两只鸡。这是农场的政策。
刘学军一家是典型的职工之家。
杨雨晴安排他们坐。
刘恒撇了几眼刘学军的孩子,面黄肌瘦是一方面,缺乏朝气是一个问题。
赖青云家3个孩子很讨人嫌,但是他们活泼,调皮,没完没了的捣蛋。
而刘学军家的,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
再看他老婆,也是一个不怎么健康的样子,有种弱不禁风的样子。
人不能这样,要打起精神来。
人如果自己都不振作,那就麻烦了,疾病缠身还是小事,害怕出事,出意外。这不是迷信,刘恒前世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