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游戏》由李小龙自己出资,让他对剧组的掌控力,比《猛龙过江》更进一步。
几位主要配角,都是自己人,比罗礼士更加配合,让拍摄的过程,显得更加顺利。
咏春拳、振藩功夫、截拳道,代表着李小龙习武的三个阶段。
这部《死亡的游戏》,用登塔的方式,展现了李小龙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武学宗师。
对他的武学理念,进行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诠释。
电影开拍之后,李小龙越拍想法越多,如果不是赵任飞拦着劝着,他能在拍摄现场打地铺,一天二十四小时,恨不得全都用在拍摄上。
这对李小龙的身体,造成了更大的消耗,令他头晕目眩的症状,爆发得更加频繁。
这一天,李小龙在拍摄过程中,突然昏迷。
幸好赵任飞请姚行云跟组,担任李小龙的随行医护,姚行云除了中医按摩理疗,在针灸上也颇有研究,用推拿的方法没能让李小龙醒过来,用针灸刺激,才把李小龙救醒。
赵任飞这一次不再管李小龙的坚持,让林政英、元华、元楼(程龙)几个一起帮他架住李小龙,生拉硬拽把他拖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也不知道是港岛的医疗水平不行,还是这个时代的检测水平有限,这场检查,还是没有查出什么结果。
李小龙以此为凭,正义凛然道,“我就说了我没事!你们非大惊小怪的,我就是这几天拍摄太投入,有点劳累,休息一下就好了。”
然后坚持回剧组,继续进行拍摄工作。
赵任飞没有办法,只能和剧组的其他人都商量好,尽量配合李小龙。
像前四层楼的戏份,都由和李小龙身高差不多的元楼(程龙),先和丹尼·伊诺山度、木村武之、贾巴尔等人,反复排练,让他们尽量熟悉掌握套路。
等他们练熟套路,李小龙再上阵实拍,能有效减少NG次数,还能尽量多拍长镜头,令成片的观感更好。
在全剧组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死亡的游戏》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拍摄工作。
正好赶在第一届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开赛之前。
李小龙虽然在后面的拍摄过程中,在赵任飞等人的共同帮助下,为他争取到了尽量多的休息时间,但是他为了这部电影,仍然殚精竭虑,精力消耗严重。
电影顺利杀青,李小龙精神十分振奋,身体却病困交加,体重又减了几斤,身形更加瘦弱。
这个时候,《龙争虎斗》的后期制作,进入到最后的配音阶段。
《龙争虎斗》的配音,一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粤语、国语和英语。
粤语和英语,由李小龙亲自配音,国语配音则是由专业的配音演员完成。
70年代初,因为拍摄技术有限,拍摄过程中无法进行同期收音,后期配音是电影制作的重要一环。
李小龙虽然对《龙争虎斗》的制作过程,有诸多不满,但是做为他主演的第一部有好莱坞资本参与制作的影片,将在全球范围内同步上映,李小龙对它的品质,要求仍然很高。
全程参与配音工作。
幸好这个时候,《死亡的游戏》已经顺利杀青,第一届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虽然在澳岛隆重开幕,李小龙做为发起者,要全程参与赛事,不过,他只是以嘉宾的身份,坐在贵宾席上,与李先生等大人物一起观赛,行程比较轻松。
《龙争虎斗》的配音虽然繁忙,但耗费不了李小龙的太多精力。
可是,行程轻松下来,李小龙的身体,反倒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之前去医院进行检查,没有查出什么问题,但是李小龙已经增添了头痛的毛病,只是在《死亡的游戏》拍摄期间,症状还比较轻微,忍一忍就过去了,实在忍不了让姚行云做一些按摩针灸,也能缓解。
时间来到1973年的7月,李小龙的工作安排,相对要轻松很多。
本来应该趁这段时期,好好休息调整,没想到头痛症却愈发严重。
姚行云做为他的贴身医护,能用中医的手法,帮他缓解病痛,却无法除根,而且也没办法一天二十四小时无间断看护。
李小龙在丁沛那里,头痛病发的时候,被她喂了几片止痛药,效果显著,因此便也开了一瓶止痛药,随身携带,一旦病发,就吃药止痛。
第一届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在澳岛举行,由澳岛电视台和港岛丽的电视台联合录制播出。
此时,在港澳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是邵六爷创办的无线电视台。
在第一届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转播权销售过程中,无线电视台也是竞争者之一,不过无线电视台承袭了邵六爷一向的吝啬,在转播费上拼命压价,广告分成更是不肯松口,因此赛事主办方选择和创办更早,但是因为经营策略问题,被无线电视台后来者居上的丽的电视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