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钱豪回到家里。他在山上放牛羊。看见钱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像睡着了一样,于是走到弟弟跟前,“为什么不上床睡觉?”
“二哥回来了。”
“坐着吧。”
钱豪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她们人在哪里?”
“在火房里干活。”
“你怎么坐在这儿?”
“二嫂要跟赵丽说话。”
“还没有吃呢。”
钱路走进去说道二哥回来了,李光和赵丽一道就出来。李光问,“你杀的羊呢?”
“在外面背兜里。”
钱豪听说大哥,大妹,三弟,二妹都要回来,特意杀了一头羊招待。
“那就煮碗面垫垫肚子,晚饭早点?”
“要得!”
李光跟着进入火房煮面。
“赵妹,这天上午怎么啦,招呼也没打声就离开了?”
“你问问他,”赵丽看着钱路说。
钱豪看了钱路一眼。
钱路就说,“二哥,给您的信看过吗?”
“我们都看了。”
钱豪说的“都“自然不包括赵丽。不只母亲,妻子,还有钱家,钱杰,钱慧,钱智们看了。
由于赵丽坐在旁边就没有探讨信上的内容。
赵丽自然明白她是外人,在身边不方便,就以哑谜的方式表示不说出具体的内容。因而起身说道,“我就去帮助二嫂干活。”
“就不需要走了!这是我们兄弟之间的事情。”二哥站起来说,“这是我们的家事,没有要防着你。”
事后赵丽得知他们兄弟姐妹说到以前的伤心事时,不准她插话,也不想她知道。
特别是有关兄弟姐妹的家庭等事情,连李光都不能多说话。赵丽不明白这种现象,于是咨询了二嫂。
李光说得非常明白,家里的哥哥姐姐们都能回想起以前的伤心事,绝不能允许赵丽、李光等“外来人”和他们的子孙跟在他们身后受苦。
每个家庭的家事各不相同。比如赵丽、李光这些“外来人”参与其中,极有可能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因此,对于往事和家事赵丽、李光们这些“外来人”只有听的份,没有话语权。
既然钱路选择保持沉默,赵丽也不插手其中,违背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越过了家庭的底线。
钱路牵着赵丽手递上目光,赵丽顿时明白,于是说,“二哥,你兄弟说吧,我到厨房去帮忙。”
“你的二嫂子……。”
钱豪话还没说出口,李光端着热气腾腾的面走来,“你就坐在这儿吃饭吧。”然后笑着对赵丽说,“你二哥日理万机,两脚不落屋。”
一个农村家庭里男人很勤劳,女人就特别幸福。李光就是这样。
尤其是李光,从不操心农活,还不操心税费。
2001年种田地也要缴纳税费,子女入学也要缴纳学费,各项支出均由钱豪养牛羊、种田地兑现。
他们坐着有说有笑,母亲陈恩背着个大包进来了。
因村中无药房,她便带了药方去城里抓药,顺便吃酒。
“娘。”钱路上前,拿了包。
“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上午。”
“为什么没有遇到你?”
“师傅直接把我们送到桥弯处。”
桥湾为一地名。汽车只可行驶至此。然后徒步上山。
“在镇上错过了。”
“妈,”赵丽走到跟前叫道。
“大白兔奶糖吃了吗?”
“吃了。”
陈恩看着赵丽笑得像一朵花儿,“两颗糖就哄回来了?”
“一路觉得甜蜜蜜。”
钱豪看着钱路,问,“赵丽妈来了吗?”
“叫我们娘妈。”
钱豪笑了,过了一会儿问,“还没进门就那么叫?”
钱路没有回答。
那天夜里,他们围着火盆说了很多话,凌晨才洗漱睡觉。
“赵妹,你还是去西屋休息,”李光说完就走出去开灯。
赵丽看了一眼钱路。钱路从母亲身边站起来,抓住赵丽的手,“你快去睡觉,我要和娘一起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