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瑕道:“好主意!”
晚间戌时已过,二人依然胡人打扮,悄悄摸近军营。此时,各大营帐俱都灯火通明,士兵在外高声呼喝,操练阵法。两人轻步来到中军大帐后面,只听帐内一人说道:“还是将军高明,我率契丹大军在边境假意进犯,然后我们两边假装厮杀一番,最后各自收兵回营。大唐派来的笨蛋监军太监以为你又打了胜仗,赏你无数金银马匹器械,然后你再分我一些……咱们隔段时间就来这么一下,合作愉快!”
另外一人哈哈大笑,说道:“不这样做,我怎么能混上三镇节度使呢?”
这两人正是安禄山与契丹武将耶律铁石。李白低声说道:“这安禄山为了升官封赏,连假装打仗的法子都能想得出来……果然无耻至极!”杨少瑕出于好奇,想看看安禄山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便靠近营帐从外面缝隙往里看去:只见其中一人身长八尺,生得肥头大耳,大腹便便。那肚子仿佛一头怀孕的母猪一般……
少瑕因为靠得太近,不小心将营帐弄得动了一下。那人大喝一声:“谁在外面?”
李白抓住杨少瑕的衣服急道:“快走!”说罢两人各自提气纵起,几个跨越之后,已是身在百步之外。只见营中火光冲天,许多士兵高喊:“营帐着火啦!快来灭火呀……”李白笑道:“安禄山不会派人追来了!这把火定是魏颢贤弟放的……我们回客栈睡觉吧!”
次日一早,李杨二人立即动身,快马直奔长安而去。数日之后,抵达长安。李白说道:“以我二人目前身份向朝廷奏报这件事,皇帝恐怕不会轻信。我们须找一位朝廷重臣才好……只是找谁最合适呢?”
杨少瑕道:“眼下尚在朝中的武将有左武卫大将军王忠嗣和右武卫大将军哥舒翰,这二人可选一位代我们奏报。”
李白沉思良久,说道:“哥舒翰乃西突厥哥舒部落人,而安禄山乃是粟特族人;让他告发安禄山,他不见得会答应。王忠嗣乃是皇帝养子,由他上书是最可行的办法……我这就修书一封,连同官服一起交给王将军!”
杨少瑕也点头认可。
次日,二人便去王忠嗣的府上拜会,详细说明二人亲往幽州所见所闻,并附上书信与官服作为证物。王将军看了非常高兴,表示一定会上奏揭发安禄山的阴谋。当晚,王忠嗣还设宴款待了李白和杨少瑕两人。
谁知几日之后,王忠嗣上奏后不仅没有结果,还被李林甫诬陷说他与太子有深交;玄宗大怒,命令三司详加审问,王忠嗣险些被迫害致死。后被贬为汉阳太守,不久忧愤而死。
李杨二人闻知此事,俱都扼腕叹息。自古忠臣良将,结局尽皆悲壮……
忽有白鹇传信李白,信中言道江夏有事,速回议事。二人于是马不停蹄,直奔江夏。原来几日之前,一名东瀛武士来到侠客堂,身后还跟着一位女子。递上战书一封,封皮写明“李太白先生亲启”七个字。李白打开看时,只见信中写道:
太白先生:吾乃东瀛武士清泉石上,久闻大唐人杰地灵,今携吾妹清泉明月亲历,果然名不虚传。又闻当今中原武林,武艺高强者非李大侠莫属,特下战书约战于雁门关长城之上。时间定于腊月初八,还望李大侠按时赴约,不吝赐教为谢!——清泉石上敬上。
李白冷笑说道:“我们前脚找到王将军告发安禄山谋反,后脚便收到了东瀛武士的战书,这绝对不是巧合……其中定有蹊跷!”
杨少瑕点头道:“大哥,那你要不要赴约呢?”
李白大笑:“当然要去!人家都上门下战书了,地点又定在长城之上,焉有不去之理?”
杨少瑕也笑道:“不仅要去,还要将他打败!”
李白说道:“正是!小老弟,你随我同去!”
杨少瑕求之不得,立即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