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火器,在明代已是战争最普遍的武器,喷火器与地雷,在当时已不足为奇。
满清入关之后,火器更是大量出产。
后来马佳·图海和周培公率兵剿除吴三桂的大军中,各式枪炮仍是主要的武器。
水师的船舰上,大将军炮已经上了船,小艇上也安上了百子炮(散弹)。
从武陵山区进攻辰、沅诸府的步骑军,也携有大量的各式中小轻型枪炮。
吴军的火器也大量使用,双方对阵,炮火震天,弹丸如雨。
往昔将帅率领兵马叫阵交锋比武式的战争场面,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要等到双方的抢炮弹尽药绝,才开始用刀剑作最后的肉搏。
在战场上,兵士们已学会伏地躲避枪弹,学会蛇行避免伤害。
在民间,鸟枪和鲁密鸟铳虽然是违禁品,但仍然有人使用作奸犯科的工具。
可惜的是,满清皇朝此后重新严禁民间研究与制造,抓住就杀头。
军器也停止研究发展,火器营禁止汉人参予,人才日渐凋零。
最可惜的是发明了连珠铳的戴梓。
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枪托,共二十八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入筒中。
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这种连珠枪是比较早的类型。
优点:可以连发,且有“三点一线”,精准度高,射程远,二百五十米外可射穿敌人的重甲。
但是戴梓并没有将连珠铳献给朝廷,而是“藏器于家”。
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
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
这不是扯淡吗?至于其中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最后,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来居上的洋枪洋炮,打醒了中国人沉睡中的迷梦。
西方人在英国与非洲的祖鲁战争中,才知道野蛮人早已知道躲避枪弹的技巧。
而在西方战场上,西方人一直就成群结队抵挡枪弹,谁死谁倒楣,便挺硬挨。
如果自己把这套狗屁不是的排队枪毙引进军队中,以中华民族不信邪的性格。
以老百姓的智商,照搬西方人那一套,绝对行不通。
更别说什么逼近三四十米内开枪,都洗洗睡吧。
中国人还没有这么死板,所以必须另辟蹊径,找出一套符合我们自己特点的行动准则,作战操典。
自己可以把孙子兵法、纪效新书,战争论,后世的中国国防学,毛邓的军事思想学。
结合现在西方殖民全世界的国际战略环境学,战争沙盘模拟推演、海权论,地缘战略学说等等。
包括自己写的《理想国》这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从清朝开始,世界各国的发迹兴衰过程。
这样既开阔了官兵们的视野,引导他们的思想,也为大家指明了未来的道路,简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