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宏指着地图上,奥匈帝国的地盘说道:”奥军将领认为;散兵的零星射击,根本无法动摇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阵列。
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通常会有一个营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
拿破仑上台后,欧洲各国军队也都引入了散兵线战术。
法国的散兵线的干扰效果大打折扣,动摇敌方阵线的任务更多的由炮兵来完成。
因此,散兵线被适当削弱了,攻击纵队则被大大强化。
拿破仑后期的战役,甚至动用整师的兵力,形成攻击纵队冲击敌方防御阵地(滑铁卢就用过)。
相比较,其他国家的三列线性队形就有点单薄了。
1806年,奥军采用了类似法军的攻击纵队。
1807年的普军、1810年的俄军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改革。
唯一保持横队的是英国(攻防通用),英国的条例规定的是三列横队,可是惠灵顿等英国将领,常常采用的是两列横队。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保持较宽正面,更好地发挥火力。
“营”是当时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由于没有当时其它国家的资料,只好以法、英两国的情况为例了。
早期法军一个营建制内有8个连,1808年依照拿破仑的训令,改为6个连.
但是全营的人数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连的规模增大而已。
无论是6个连还是8个连,均包括一个掷弹兵连和一个猎兵连,其余为燧发枪连。
按照训令,法军一个营应该有800人左右,不过多数部队达不到这个人数。
通常法军一个营约有600~700人。
滑铁卢战役时,法军平均每营560人左右。
下图是一个6连营的行进、攻击纵队(8个连的类似),后面两个是掷弹兵和猎兵连。
如果需要形成散兵线,猎兵连会被抽走,后面仅留一个连。
掷弹连并不总在后面,当士气较低时,较精锐的掷弹连在后面押阵,稳定军心,防止前面的部队崩溃。
当士气较高时,掷弹连通常在纵队的右前方引导攻击。
连保持三列横队,列与列之间间隔约1米。
连与连之间的间隔约为8~10米,整个纵队的纵深为25米左右,行进时可能拉得更开一些。
有时,缺猎兵连的营纵队会采用一个连为正面,五个连依次排开,不过这种纵队并不多见。
英军一个营由10个连组成,包括一个掷弹连和一个猎兵连,军官士兵共计640人左右。
下图为英军营防御进攻通用队形――两列横队,正面宽约200米。
军官的图例与法军基本一致,黑色圆点为鼓手。
英军的行军队形也是纵队,每连两列,10个连前后依次排开。
骑兵的存在,对步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虽然展开的步兵队列,可以应付正面的骑兵冲击,但是薄弱的侧翼和后部却极易受到攻击。
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形成“方阵”――四面向外的“刺刀丛”。
形成方阵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部队调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在情况复杂的战场上,步兵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形成方阵而遭受重大的损失。
英军在西班牙与法军作战期间,约翰·科尔伯恩(西顿男爵)将军的旅,曾被突如其来的大雨遮蔽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