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铁壳的“火球”出现了,这即为开花弹。
开花弹具体的发明时间无法确认,推测应在发明了铁壳的爆炸性火器“霹雳震天炮”和“火蒺藜”之后,大体在南宋后期。
明代开花弹被广泛使用于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在此摘录一条后世的新闻:
据新华社,出土地雷的内蒙古托克托县(古代称之为东胜州)。
地处黄河岸边的山梁台地,起着雄踞高地、扼守黄河的重要作用。
当时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边界贸易繁荣。
元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
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军攻破后,为了荡平北部元军,明军曾在这里与元军发生激战。
该城出土的地雷,正是这时明军攻城用的武器。
在出土地雷的附近,还出土了十几公斤铁弹丸,这是当时明军使用大炮发射的弹丸。
明朝的“地雷”?根据《武经总要》记载。
当时的地雷,是先在敌人的必经之道上挖一大坑,埋入火药,上面覆以碎石,以盘香引爆。
这些所谓“地雷”根本就是开花弹!“在出土地雷的附近还出土了十几公斤铁弹丸,这是当时明军使用大炮发射的弹丸就是证据。
他们挖到的是一个火炮的弹药库!“铁铸球体,大小规格分为两种。
大的直径11厘米、重1.7公斤。
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公斤。
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
这些数据也表明了开花弹的本质,试想,地雷需要两种规格,并且铸造精度在一毫米以内?
只有火炮才要求炮弹有如此的精度,因为大家知道:如果炮弹大于火炮口径就无法发射,而小于火炮口径会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射程和精度都无法保证。
感谢这些数据让我们知道当时那里的火炮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口径为85毫米的,另一种是口径为110毫米的。
从这些数据,我们还知道了东西方的开花弹有一个区别。
西方的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
而明朝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估计是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
因此“信管”、“药捻”都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
两年后的一个战例值得研究一下: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五日。
努尔哈赤率后金军13万人以锐不可挡之势,度过辽河,长驱西进,围攻宁远城。
袁崇焕率领坚守宁远的明军,仅有一万多人,以十倍之差的力量与之抗衡。
袁崇焕得报兵临城下,便召集将士,集宁远城外民众于城内。
杀猪宰羊,“刺血为书,激励军民将士,誓与城共存亡”。
命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分守四门,军民同仇敌忾,并严辞拒绝努尔哈赤的劝降。
袁崇焕有胆有识,忠勇谨慎,指挥全城军民英勇抗击,多次打退后金军的凶猛进攻。
又命令点燃红夷大炮(荷兰产铁炮),一炮摧毁后金军军营一角,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只好收兵,退至宁远城双树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