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外人时,罗光年才向张大国问道:“大国,那位董厂长怎么说?”
“厂长说按一件两元算,明天公子过去,可以挑好的拿。”
“两元一件?”
“嗯,厂长说价格是最低价了,不过几件小的算一件也算正常。”
罗光年相当无语。
他本来只是想将徐府补满家具,没想到旧木材厂的价格,便宜到让罗光年觉得,自己不买多一点就有罪了似的。
一张椅子两元,一张床也是两元,算是蔡古文那边五分之一还要低的价格。
不多收一些,罗光年感觉自己可能要遭天打雷劈。
微微摇头,不去多想,而是决定,就算将徐府堆得水泄不通,也要有多少收多少。
又交代张大国去买手电筒以及几盏油灯回来,就回书房继续编译汉英字典。
到了晚上,罗光年带上一些金豆,小金条,就跟张大国一起出发,前往文北路。
徐府距离文北路不是很远,罗光年两人大概是凌晨十二点刚过不久就达到路口。
数日不见,文昌北路的确实热闹了一些,不过热闹程度还是有限,就是从十来米一个摊位变成了间隔五六米一个摊位。不过有不少摊主坐在摊位前,而不是站在远处。
买主也不算很多,可能时间尚早吧。
罗光年带着张大国,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过,有张大国帮忙拿手电筒,他就可以仔细的观察货物。
一路走下来,不到两个小时,就收了百来件货物。很多都是小物件,将来的价格可能就几千几万之间。
这并不是说罗光年看上看不上小钱的问题,而是他第一次来天光墟时,算是学到了三种经验。
第一,就是第一次报价或者还价,都不要超过一元,反正不管报什么价,摊主都不会真的生气,真看好了,慢慢磨,一点一点的加价就是。
第二点,也是罗光年收小物件的原因,那就是有些东西,属于失不再来。
最先看上木盒的那个人,可能是想着走开逼摊主就范,没想到被罗光年截胡了,然后就是五元不要,错过机会后,就愿主动加价到十元。
罗光年收小物件,是因为看着喜欢,哪怕将来不值什么钱,也不想留下可能出现的遗憾。
而罗光年报价也够狠,几分一角的价格也报的出来。
第三点,就是带麻袋。
以前的天光墟,带麻袋的买主,基本就代表懂货的行家,也确实是来进货的。所以一般的摊主见到背麻袋的买家,报价多少会有点顾虑,讨价还价时,感觉差不多就会松口。
毕竟带麻袋来的,一个晚上可是要收不少东西的,这样的买主怎么有时间为了一件普通东西讨价还价半天,有那个时间,买主可以到其它地方多收几件货物了。
就比如现在,罗光年在一个满是小人书的摊位。对方报价是一本一角,罗光年回价十本三角,对方降价到八角,罗光年回道三角五,对方又降到七角,罗光年回到四角时,对方就同意了。
然后罗光年就买了一整套水浒传,四十本的小人书,而对方可能是一整箱几毛收的,也算是赚了不少。
当然两个来钟,罗光年也收到了四件好东西。委托店里加起来要百元以上的东西,罗光年花了不到十元就收入囊中。
主要还是一个明成化斗彩灵云纹杯,对方咬死五元不松口。
走着走着,就到了第一次来买木盒的位置,不知摊位前的摊主是不是以前那位,其摊位上有一小框的瓷器碎片。
罗光年将小框端到身前,让张大国照着箩筐,仔细查看,然后找到一小片瓷片,是自己那三件残器之一的部件,灯光下,比其它瓷片要明亮一些。
摊主见罗光年拿起的小瓷片,就问道:“是小兄弟吗?”
“掌柜的是有什么好货给我留着吗?”
“哈哈,上次过后,我就去找到木盒的地方掘地三尺,又找到了几块碎片,加上你手中这块,你看看。”
摊主好像在黑暗中摸索了一下,就拿着一个小布包放到罗光年面前。
而罗光年打开布包,见有三块大中小碎片,将手中小碎片放下,仔细辨认,再将小碎片与大碎片放到一起,中碎片与另外一块小碎片分开。
“这两片刚好是一个盘子的剩余部分,一元一角,这块小的也算能增加一个杯子的一成,最后这块中的却不到一个碗的半成,不过看在摊主辛苦一场,也算你一角如何?”
“可以,哈哈,还是小兄弟厚道。”
“你还好意思说,我一世英名,却在你手里毁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