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见敌兵粗略成阵,不敢大意,策马南行,寻那一百骑兵去了。
******
关羽从简雍口中得知,飞云桥已被敌军占据,心中大惊。
归路被断,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但他还抱有一丝侥幸。
那就是敌兵也是初到,仓促间,怕是也未能部署成形。
他与简雍商量后,决定不顾一切,命士兵火速赶往飞云桥,打敌军一个立足未稳。
若能成功,万事大吉。
万一失败,他也希望城中的守兵能看到此处的战斗,以便争取援兵来救。
只要刘备知道自己的处境,那就一定会派兵救援。
这一点,他还是有十足把握的。
所以,此时此刻,他虽然有些紧张,但也不十分紧张。
为了激励士气,他没有隐瞒,把当前面临的形势如实地告诉了所有将士,并指出,只有一鼓破敌,方有生路。
如其所料,士兵们眼看家乡在望,却被敌兵抢先断了归路,个个义愤填膺,呼号呐喊,准备决一死战。
他眼看军心可用,便指挥军队列阵。
他观察到敌军方阵虽然堵住了整个桥面,却因为人数不多,正面作战宽度和纵深都存在不足。
于是,他从四百余人的部队中,抽调出三百人,列成一个三十列,十排的密集方阵。
方阵正面作战宽度达二十六步,纵深达七步。
他的设想是,一旦接敌,可利用较大的正面宽度,指挥两翼士兵前出后,攻击敌军侧面,而十排的纵深,通常也意味着方阵的正面作战能力要更强。
如此布置,没有理由打不过对方。
至于骑兵,本就数量不多,之前还被敌军斩杀了不少,现在仅剩三十余骑了。
为了一举成功,除了留十骑负责传令外,其余尽数派出。
十骑居步阵左翼,十骑居步阵右翼,既作警戒,又防突袭。
步阵前方,是五十名弓箭手排成的两个小方阵,皆为五列五排。
余下的五十人,同样列为两个五列五排的方阵,作为预备队。
一切布置停当,他命人擂响了战鼓。
各方阵闻声而动,向飞云桥南的敌阵杀去。
距敌一百五十步时,方阵开始加速。
距敌六十步时,方阵中所有士兵开始跑步前进。
位处最前方的弓箭手也开始放箭,甭管射没射中,皆从两翼迅速退回阵后,待命再战。
等五排弓箭手全部射完,方阵已推进至敌阵前方二十步处。
此时,鼓角齐鸣,步阵开始冲锋。
眨眼之间,两军已戟矛相接。
关羽瞅得真切,士兵们没有让他失望。
他们拼死向前,一人倒下,后排立刻上前补上。
前赴后继,悍不畏死。
敌军所用长矛,长度比自家军队的铁戟要长,而且看起来,训练有素。
但士兵们仍然用一往无前的气势逼得他们节节后退。
关羽心中稍感欣慰,对一旁的简雍道:
“宪和啊,照这样打下去,我等的晚饭应该可以在城中吃喽。”
简雍也很高兴,道:
“若非司马果断攻击,眼下这有利局面,恐难出现。
说到底,还是云长知兵啊。
换我来当这个主将,怕是要进退失据,错失良机了。”
关羽听到这话,十分受用,手捋胡须,笑道:
“兵法云,归师勿遏,又云,穷寇勿迫。
今吕布虽占了先机,却不懂此理,焉能不败!”
二人正说着,忽然探马来报:
“司马,大事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