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面色铁青,道:
“使君,哎!”
就这一句,众人就知道事情不妙。
果不其然,吕虔拒绝发兵,理由是这种大事,他必须征求兖州牧曹操的同意才行。
沉默良久,刘备道:
“吾闻曹操今在颍川,正与杨奉、韩暹辈纠缠不清。
就使其满口应允,待彼收到消息,再下达文书,一来一回,旷日持久,吾岂能坐而待之?
以吾之见,吕虔既不肯发兵,那就靠我们自己好了。
吾纵横沙场数十载,所遇之强敌,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吕布匹夫,有何惧哉!
翼德听令!”
张飞拱手道:
“但凭兄长吩咐!”
刘备道:
“吾观吕布用兵,深得以正合,以奇胜之道。
彼之并州铁骑,人数虽不多,却甚是厉害。
吕布常命步阵正面接敌,而亲率骑兵击人侧后,吾等不可不预做防备。
来日决战,吾命汝率主力骑兵二百人,前去会斗吕布,就使不能取其头颅,亦要护住我军侧翼,使其不得靠近。”
张飞大喜,道:
“兄长放心,杀吕布,报二兄之仇,尽在吾身!”
刘备又道:
“歌风台地势高峻,置身其上,可俯瞰我军动静,对我极为不利。
吾闻守台之人,乃骑将成廉和丹阳军副将章诳,有骑兵一百,步兵五百。
刘琰、糜芳,汝二人领兵一千,骑兵一百,给我拔掉这个眼中钉,使其不能窥我军虚实。”
二将齐声道:“唯!”
刘备又道:
“敌之主力,尚有陷阵营和张辽部两千余人。
听闻那陷阵营尽皆强挚壮猛之士,颇为彪悍。
吾当亲率主力五千人迎而战之。
糜竺、孙乾,汝二人届时当各领一千人,分居大军两翼,听吾号令行事。
接仗之后,务要奋勇杀敌,不得稍退!”
糜、孙二将齐声道:“唯!”
刘备布置完毕,稍稍舒了一口气,道:
“打仗非同儿戏。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古之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今敌兵云集城外,据要害之地而虎视眈眈,吾等更应详观地形,细察其情,而后方能布克敌之阵,置斩将之略也。
我意,众将可稍作准备,用饭后,随我一起,去城南观敌。
诸公以为如何?”
张飞、糜竺、糜芳、刘琰、孙乾五人齐齐应道:
“唯!”
糜竺思虑周祥,待别人都走后,悄然返回,道:
“吾有肺腑之言相告,恐使君不听耳。”
刘备知他忠而勤谨,道:
“子仲,你我自结识以来,怡然相得,此番情义,如纯酿之酒,存之愈久,芳香愈浓。
虽名为君臣,实为兄弟,更兼令妹为吾妻室,亲上加亲,非比他人。
今后若有建言,或正或误,但说无妨。”
糜竺见他言自肺腑,心中温暖,拱手道:
“吾自追随使君,屡受亲待,今强敌在侧,若知险而不言,岂不辜负了使君一片厚意?”
刘备道:
“你且说来,险在何处?”
糜竺道:
“将军统御六千之众,数不在少。
然能战者,只吾所献者两千余人,余皆不足恃也。
一旦战事不利,将军何以自处乎?
此事,使君不可不预做思量。”
刘备见他战端未开而先出不利之言,心中不悦,转念一想,又颇有道理,遂长叹一声,道:
“四海茫茫,吾之归宿,究在何方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