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有满足对更深邃的知识的渴望。在这里,已有的而且尚未充分地被联系起来的实验数据的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堵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开不管。”
后来,爱因斯坦对自己年轻时忽视了数学惋惜不已,在同彼得·巴基谈话时说道:“早先我以为一个成功的物理学家只要懂得初等数学就够了,但后来我十分遗憾地认识到,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初入学院的爱因斯坦全身心热情的投入了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教授的物理教学中。爱因斯坦和韦伯教授的关系有一个不错的起点:1895年10月,比“应届生”小两岁的爱因斯坦被特许参加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那次考试虽因“偏科”而失败,但由于数学和物理成绩可观,韦伯教授亲自给爱因斯坦提了建议,鼓励他待在苏黎世,并允许他旁听自己的课。虽然爱因斯坦采纳的是学院院长阿尔宾·赫佐格的建议,决定到25英里以西的阿劳州立中学花一年时间补完中学学业,之后再参加学院的入学考试,但韦伯教授的这份善意显然给年轻的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在晚年依然有所回忆。
爱因斯坦入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后,他与韦伯教授在头两年依然互相褒奖,爱因斯坦选了韦伯讲授的所有课程,且起码在最初一段时间里非常喜爱那些课程。这种喜爱在爱因斯坦的信件里有清晰的体现,比如在1898年2月16日给米列娃·玛丽克的信里,爱因斯坦写道:“韦伯的课是少数几门令我印象深刻的课。韦伯高屋建瓴地讲授了热学(温度、热量、热运动、气体动力理论),我一门接一门地期待着他的课程。他上的每一门课我都很喜欢。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在韦伯的实验室中工作,选修了他的十五门课(五门实验课,十门理论课),而且考地都很好。”
爱因斯坦喜爱韦伯课程的另一个佐证是他留下的听课笔记。在《爱因斯坦全集》第一卷所收录的文件中,篇幅最大的就是关于韦伯课程的听课笔记,总计达150页左右。哪怕用爱因斯坦一生的文字来衡量,除跟波兰物理学家利奥波德·英费尔德(1898年8月20日-1968年1月15日)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外,这恐怕也是篇幅最大的“文件”之一。如果考虑到爱因斯坦曾宣称过自己不是那种喜欢把课上讲授的一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人,并且也确实没有留下关于任何其他课程的同等篇幅的听课笔记,那他对韦伯课程的这种投入就显得尤为特殊。
韦伯教授究竟讲授过哪些课程呢?从《爱因斯坦全集》所收录的爱因斯坦成绩单上可看到以下课单:
物理学/电工原理、测量仪器及方法/电振荡/电工实验/物理实验中的科研项目/机电导引/交流电/交流电系统与交流电动机/绝对电测量系统/交流电理论导引
老实讲,对喜爱理论物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乏味的课单。哪怕考虑到像相对论和量子论那样的有趣理论尚未问世,以及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在当时尚未正式“分家”,这个课单也是足够乏味的——尤其是包含了那么多大同小异,且显著偏于技术的电学课程。虽然爱因斯坦当时对物理学的兴趣尚未如后来那样鲜明地偏于理论,后来在自述里,爱因斯坦还宣称自己当时满怀兴趣地在韦伯教授的物理实验室里积极工作,但终究是未来的理论物理大师的爱因斯坦能认真的学习韦伯教授的实验物理课却也难能可贵,更反映了当初爱因斯坦对韦伯教授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