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重生在海洋时代 > 166辩难

166辩难

其实这个时期也肯定是有冷的时候。但是由于那时地广人稀。不会爆发后来因为王朝更迭所产生的粮食问题。因为那时候人们是以捕猎、采集和种植都可以作为食物来源,所以不会像后来农耕文明发达以后产生的问题。所以这个时代表现的不是十分明显。”

“商和西周时期由于当时的历史记录并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我只是大概的猜测。这可能当时就是由暖到冷变换的一个时期。

因为这个时代出现了商朝大力的向外征伐。而且有铭文记载,商朝是吃人的时代由此发展出人祭的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商朝因为食物短缺而向四周征伐而获得食物。并且由于食物不足,他们就把战俘和奴隶作为食物的来源之一。这种情况也不是很难想象,因为我们历史上发生灾难时,也发生过易子而食的情况。

而且在商朝的前期,商朝不断的迁移自己的都城。很可能就是因为粮食不足。他们需要不断地变换地点。而攻打下一个地方,他们就会把都城迁过去,等粮食无法供应人口之后,他们就会选择下一个攻伐目标或者水草比较丰美的地方进行下一次迁徙。

他们那个这种方法有点像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的少数民族因为商朝是种粮食的所以我把这种现象叫做游耕。

我猜测商人的这种游耕应该是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是交换的这种形式。所以现在把用物资交换物资的人叫做商人。很可能就跟商部落的活动习惯有关。直到盘庚迁殷后,气候逐渐变暖,所产的粮食能够供应到商朝的人口的需求才不再迁徙了。

而周灭掉商以后因为中国的气候处于一个暖稳定期所以周朝才采用分封制控制天下。由于当时气候变暖,粮食产量的大规模提升可以满足需要可能还有很大的剩余。所以周朝废除了人祭制度也不把人再当做食物了。

而周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由暖变冷过渡时期和冷稳定时期再由冷稳定期变为暖稳定期的王朝了。

具体的体现就是西周的灭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最后由秦统一中国可以说是气候影响历史的最明显的表现。也是我那个假设提出来的论据之一。

因为当时周北方的游牧民族戎狄因为缺少食物而向南方袭扰。当时戎狄这种袭扰造成了西周的灭亡。

楚国的史书记载:周孝王七年(前903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国语?楚语上》叙述,楚国号称“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这也是长江以北有象栖息的明证。说明当时气候虽然冷,但比现在还是要高一些的。

《诗经?豳风?七月》相传是周初时期的作品,诗中描述豳(邠)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也反映了当时陕西关中地区气候的温暖。春秋时期,进入了当时的冷稳定期。

山东鲁国过冬时,冰房得不到冰又《诗经?秦风?终南》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山位于西安以南,梅树是亚热带植物,现在这些地方早已不能生长梅树了。这几条记载说明了在冷暖变换时期,有的时候的温度要比冷稳定期的温度还要低。

东周当时由于这种由暖变冷的时期和冷稳定期。使得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粮食产量变小。

而诸侯国为了扩大粮食产量,只能扩大耕地范围和争抢水源这就造成了当时诸侯的兼并战争。当时的人不知道这是由由于气候造成的。但为了维持统治因为诸侯的激烈对抗导致了粮食和人口的大量损耗。

所以当时的统治阶级。有周朝分封下来的贵族。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国理念。这样就造成了诸子百家文化的大爆发,他们之间的剧烈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损耗,也同时减少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所以经过不断的兼并,到战国后期就剩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主要国家。

师兄你发没发现秦国比其他大家发没发现秦国比其他六个国家多干了一件其他国家没有干的事情?

这件事情才是决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按照我建立的理论。那个时候已经从冷稳定期向暖稳定期变化的最剧烈的时候。

当时中国大地上一定是灾难频繁。不但地震频繁而且水旱灾难也肯定十分频繁。这些都是粮食产量的敌人。

而秦朝在这段时间里,修了两个巨大的水利工程。那就是一个在现在还发生作用的都江堰。

另外一个就是已经失去作用的郑国渠。

是这两个水利工程保证了秦国的粮食供应。也使秦国的人口大量繁衍。从而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也不能否定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制度所带来的优势。

秦朝的建立和汉朝的建立他们都在我所说的暖稳定期的时候。

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秦汉时代的长城要比我们现在所修的长城要靠北。

所以证明当时秦汉时代要比明朝要气温要暖和很多。因为我们的长城几乎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林夕说到这里停下了他的话语,双目直视着张玄,而三师兄也看着林夕,两人都没有说话。

林夕不说话是在组织话语,因为他所说的这些事情涉及到一个后来才提出的概念。

这个概念就是因为胡焕庸先生提出了一个从黑龙江漠河到云南腾冲的一个笔直的线,叫做胡焕庸线。

这条线和我国的400毫米降水带几乎重合。400毫米降水是农耕和游牧民族所需要水量的分界线。而中国的人口沿这条线分布这条线以东分布着中国80%以上的人口以西甚至还包括四川的一部分连20%都不到。

林夕想了一会儿。决定把这些这部分先放到一边儿,最后再想办法补充,于是继续开口讲道:“秦扫平六国一统中原之后气候继续变暖。

吕不韦著《吕氏春秋》,曰:“冬至后五旬七日菖生,菖者,百草之先也,于是始耕”。今陕西菖蒲生叶为三月上旬,说明秦初物候要比现代早十天说明当时已经由冷稳定期向暖稳定期变换的最后时段。

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西汉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现在都已南移。汉武帝元封元年,黄河在瓠子(河南)决口,砍淇园(今河南淇县西北)竹子编筐盛石子来堵口,可见那时河南竹子的繁茂。

所以,汉朝尤其是西汉受益于当时温暖的气候。所以汉朝的粮食产量就极大的增加。

也是当时汉朝统治的人口也逐渐增加了。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就发动了对匈奴的远征。不但占领了西域,还占领了今天中国的西南地区和南方的闽粤地区,汉的统治范围达到象郡。

秦汉时期的气候有多热呢?全国的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

陕西大致和今天的云南、广西差不多,至于今天的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和今天的南洋差不多,那个时候这还真不是一个能待人的地方。所以你就会发现,秦汉时期,汉民族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和淮北、四川等地区、长江以南的统治并不是十分稳定。而且在这一时间也发生了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虽然有汉朝国力强盛的原因。但对于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他们在其它地方都能找到足够的食物也没有跟汉朝死拼的决心,打不过大不了我换一个地方再活。所以匈奴大规模的西迁。而汉朝为了追击匈奴而从而开拓了西域。

这次战争造成的结果就是张骞凿空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

从而使中国从汉朝开始开始和西域诸国开始贸易,从而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这条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启,直至唐朝。吐蕃占领陇右有挥兵灭亡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才重新中断。

师兄知道广州从唐开始海贸开始逐渐兴盛,就是因为丝绸之路的断绝,商人迫不得已们从海上闯一条海路,从开辟了从广州到波斯的海上丝绸之路。

等到了东汉末年,中华迎来从暖到冷的变换时期和冷稳定期。时间从东汉、三国到南北朝时代。由于当时北方的历史的混乱,记载十分少这个时期结束肯定是在隋朝之前。

因为隋朝已经处在暖稳定期的时间。在隋朝因为在暖稳定期,所以粮食大量的丰收。才能够建立大规模的仓储粮食。如洛阳仓的聚集着大量的粮食。隋朝是唯一一个不是因为气候原因,而是因为统治者而灭亡的朝代。

东汉初期天气又趋寒冷,有几次冬季严寒,首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冻死不少穷苦人民。三国时,曹操在铜雀台种桔,只开花而不结果。

魏黄初六年,淮河首次结冰,时魏文帝曹丕到广陵(今淮阴)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因天气骤寒,淮河冰封,演习被迫中止。而且从此时开始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进入长城以内归复当时的魏国政府,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奠定了基础。

晋太和元年,渤海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载车马及四千人的军队。

南北朝时,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覆舟山筑有冰房,用来保存新鲜食物,供宫庭贵族享用。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制冰技术。所采用的冰都是在冬天再天然水域收集的。所以那时候南方冬天是结冰的才能提供储藏用的冰块。

北朝的贾思勰写了一本《齐民要术》,记录当时黄河以北“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生叶、桑花落为下时”,书中还提到当时黄河流域石榴树过冬,“十月中,以蒲藁裹而缠之,不裹则冻死也”。而现在河南、山东石榴树冬季已不需任何防冻措施。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了这时期我国气候寒冷的程度,温度的降低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破坏。加上世家大族的剥削。是当时流民遍地爆发了黄巾之乱,直接导致了全国大乱。

诸葛亮北伐不走韩信当年暗渡阴平偷袭陈仓,而直下长安的那条路。就是因为气候变冷,汉水的水位下降导致的汉水无法运粮。可以说三国时代被气候坑了的人太多太多了。”

三师兄这时说:“你说的这些我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我需要看一下史记,后汉书和三国志等使出才能够继续和你辩难,今天就到这里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开局替刘邦赴鸿门宴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如梦令:明朝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绝色生骄震惊!我有军火商系统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武林至尊民间修行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