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我在大明做翻译 > 第五十二章 理清头绪

第五十二章 理清头绪

明朝军事人员编制采用卫所制,全国分布有一百多个卫所,每个卫所辖大概五千人多人。

这些卫所官兵有两个上级,一个是五军都督府,一个是兵部。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郑和的官方正式头衔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这个总兵头衔就是皇帝签发,五军都督府给的,同时还给了调兵的兵符。

因此郑和需要去各卫所调兵。

他的船队所属人员一共约两万七八千人,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由沿海省份的卫所给提供的官兵,尤其是部署在江浙福建,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山东的卫所。

剩下几千个名额是各种专业人士,航海的,修船的,观测的,贸易的,外交的。

一些官员也会随行,还有做皇家生意的客商,甚至一些明朝的藩属国家也会派人来,蹭着郑和的船队一起公费去旅游一番,比如朝鲜、琉球就都有派人跟船。

如此繁杂的人员构成,若是每次出海都从头捋一遍,重新选拔调遣,那他们也不用干别的了,光整理完人员名单估计就得几个月。

所以他们直接征调一年前的旧部,这是最高效,也是最合理的方式。

锦衣卫其实也是大明百余个军卫之一,不过因为其指挥使经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并且主要人员都驻扎在京城,还从设立之初就承担一些特殊的使命,所以让锦衣卫成为了明朝最有名的军卫,没有之一。

郑和的出海行动里,锦衣卫不算主力,总共提供了百余人。

除了计言这样身份比较特殊,属于外交人员的。

大部分锦衣卫提供的人来自南北两个镇抚司,他们在船队里主要肩负的是侦查敌情,调查情报等这种特殊的使命。

从这些来看,郑和的船队其实更接近一个综合舰队,一个游弋在海上的强大武装力量。

计言很快就把百余人的锦衣卫人员名单誊抄了一份,里面自然也包括了梅雨宁,交还给了王景弘。

王景弘现在早就跟计言熟悉了,所以也不太可能真的让计言在这给他做下级官吏从事的文书工作。

收了名单,王景弘满意的笑了笑,然后就说不耽搁计言收拾行装,让计言先出去了。

今天对计言来说真的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一天,终于要出海了,自己也没干啥就在梅雨宁面前有了一记功劳,然后领导还很善解人意的让自己可以提前下班。

真是美得很啊。

他遂趾高气昂的逛荡到了南镇抚司衙门附近,找了个茶社二楼靠窗位置坐下,等着梅雨宁解差,然后让她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过了大约半个多时辰,看梅雨宁出了衙门大门口,计言便叫了一个茶社小厮去把梅雨宁请了过来。

看梅雨宁在自己对面坐定了,计言笑嘻嘻的道:“这回你怎么谢我?”

梅雨宁似乎略微吃了一惊,她也笑道:“你真的跟王景弘说了?”

计言拍了拍胸脯,道:“那是自然,我好说歹说,费了半天口舌,王大人才同意把你加到名录里,你可不能辜负我这一片辛苦。”

梅雨宁挑了挑眉毛,道:“哦……原来如此,那你想我怎么谢你?”

计言等的就是这句话,乐呵呵的道:“我听说南洋气候跟京城大不一样,又闷又热的,我打算定做几件衣裳方便在那的穿着,你陪我一道去挑选一下吧。”

梅雨宁笑着道:“就这样?”

计言嘴角一扬,道:“那可不?你是了解我的,我对你从来都没要求太多。”

梅雨宁嘴角一扬,似有深意道:“我就是太了解你了,才知道你满脑子想的都是些坏水。”

计言忙摆手道:“可别这么说,你可误会我了,我的坏水那是给坏人们准备的,给你留的都是营养丰富的好水。”

梅雨宁也听不太懂他后半句的黄腔,反正知道不是什么好话,白了他一眼,道:“那就走吧?还等什么?”

两人遂结了账,出了茶社,走向了布匹市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