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二话不说一马当先,钻入洞窟之中,往前边开道。这段狭窄的通道并不是很深,顶多有十来米的长度,几分钟之后,众人便都从中鱼贯而出,进到一个狭窄的地下山谷之中。
此地空气虽谈不上新鲜,但起码能让人喘著舒畅,前方某处必定有出口。以防身后有噬血之物追来,我吩咐葫芦将后边的洞窟炸塌,阻断后顾之忧。
之后大伙拖著疲惫不堪的双腿继续在山谷里穿梭。或许在魑城宫崫遭遇的危险实在太多,每个人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丝危机紧迫感,在没有确定环境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谁都不愿停步逗留,争分夺秒往山谷的最深处走去。
谷中山石嶙峋,怪象丛生,遍地落石,有几处看上去有过小范围的坍塌,形成通向山壁高处的天然过道。我们顺著坍塌的斜坡而上,不过多时便寄身在嵌在山壁上的羊肠小道之内,居高临下俯瞰山谷之底,可谓是壮阔奇观,震撼人心。
我站在高处托著手电筒照光观察地形,见谷中除了路径曲折幽暗,怪石倒悬之外,似乎并没有猛兽藏身的痕迹。另外在远处又透著灰蒙蒙的光晕。
这种地下的光晕叫粼光,是山石上带有的天然色素发出的暗韵,本身是照不亮任何事物的,只能让眼睛产生光感,许多探险家都有过这种经历,其中并没有多少的玄妙。
半壁上路径弯转数次,再次落到谷底。大家手上都攥紧了兵器,路上人人都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晃著脑袋东看西瞧,边观察边往前边行走。
有的人开始赞叹:“这地下山谷可真够深的,不知道古人是如何找到这样的地方做崶宇之地的。”
或许这就是巫官墓的精妙所在,它不像汉唐那般开山为陵,也不似宋明依穴为壂,更不通清代凿窟成宫,完全在人们所认识的风水格局之外,普通的青囊堪舆之术只怕无法觅到这样隐秘的所在。
葫芦洋洋得意:“这得有赖咱们造化大,福泽深厚啊,天下崶宇,只此不破,照样妥妥的溜它个来回,你们说这地官……嘿嘿,是吧……”
这小子吃软不吃硬,最是爱讨人家夸赞,又想卖弄地官的名号了。众人赶著诚心奉承起来,道尽各种好话。葫芦越发意气盎然,乐得合不拢嘴。
不知不觉奔走了好些时候,四公原本还能随众人说些话,这时已经气喘吁吁,扶著腰杆欲走欲停,累得步履蹒跚了。顾笑之搀扶在旁,也是走得摇摇欲坠。
我见前边有一处地方稍显开阔,视线可环顾到四方动静,又有天然巨岩依托为屏障,当中没有暗洞险窟,地势浑然天成,不见丝毫紊乱之象,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于是对众人说:“到前面稍事休息,厉兵秣马好进入巫官墓。”
到地方,大伙便都横七竖八躺倒在地,半天才把气给喘匀。肖自在说:“许兄弟认为巫官墓就在这条地下山谷的尽头处吗?如果这样的话那真是太好了,鬼瞳之眸不久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