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下河沟村的大街小巷,全都站满了人。
“分田到户了,生产队解散了……”
“好日子终于到来了!”
“再也不用挨饿了……”
“听说彻底放开政策了。”
“就是不知道还会不会变?”
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脸,全都三五成群的在聊天议论。有的人开心,有的人高兴,也有人忧心忡忡,生怕还会有啥变化。
这一天,下河沟村开始丈量土地,将原本集体的土地,按照人口多少,分到了每家每户手里。
李老帽家里,分到了五亩山地和果园,还有四亩山下的良田,另外还有半亩菜地。
此时正好是秋收过后,全部都是大闲地,李老帽家里的八九亩地全部都种上了小麦。
虽然土地分完了,但是豆腐坊,罐头厂,还有采石场还是下河沟村集体的项目。
经过投票,李有福承包了采石场和罐头厂两个项目,每年都要向村子里上交承包费。
李福辰承包了运输队,大妮承包了豆腐坊。
根据政策,每一个村民,只要有好项目,有能力,都可以大胆的去做生意,广播里对这种政策,叫做开放搞活。
人们都奔走相告,各尽其能,开始了发家致富,开始走出村子,开始进行伟大的变革。
杀猪屠子李万金,终于将自己的手艺,传给了女儿李福琴。他找了一个上门女婿,和女儿一起做收猪和杀猪生意。
下河沟村陆陆续续有了各种各样的生意人,有的炸油条,有的做服装,有的做小食品,有的去公社里搞一些小商品买卖。
大山公社已经不叫大山公社了,叫做大山镇。红星县也不再叫做红星县了,升级成为红星市。
时间进入了八十年代。
“年轻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下河沟村终于像城里人那样,架起了高高的电线杆子,通上电了。
家家户户都有了电灯,再也不用点煤油灯和蜡烛。生产队大院子里,安装上了大喇叭,里面播放着催人奋进的歌曲。
原本下河沟村,每天都会有几十个懒汉青年,在大街上下棋打扑克的。如今分了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几乎所有人,都忙活着自家那几亩地了,哪里还有闲工夫打牌下棋呀?
就是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也都不闲着。有的买了山羊去山上放羊,有的买了鸡鸭鹅和小猪崽子在家里搞养殖,还有的干脆在家里做起了手工艺品,编织柳条框子或者制作中国结,好去城里售卖。
下河沟村最让人羡慕的人家,就是李老帽家里了。
李有福不但是村支书,而且还承包了村里的好几个赚钱的项目,成为了最先富起来的人。
李福禄在西山煤矿也干的风生水起,听说还承包了一座煤矿,成为了大老板。
李福寿,李福辰和李福大出去闯世界了,估计混的也不会太差。
李福喜如今是军队里的干部,李福海是清大的高材生。
老李家最让人羡慕的人,就是李福星了。如今的李福星,买了一辆上万块钱的进口摩托车,穿梭在红星市的乡村之中,继续为食品厂收购毛猪。
如今,食品厂收购的毛猪数量,已经增加到了每个月上万头。李福星不但在红星市的乡镇收购,还会去其它的县市收购。
听说李福星还在红星市里买了一套带院子的大房子,成为人人羡慕的大老板和城里人。
想当初,李老帽家里八个男娃,在那个吃不上饭的日子里,差一点儿就被饿死了,现如今整个下河沟村的人,全都羡慕人家命好。
说起命好,一点儿也不假,李老帽在大山梁子上,捡回家的那个小丫头李福娃,如今也到了上学的年龄,而且长得还挺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