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流逝,已是深夜二三点,水库旁边山上全是城里人的祖先。偶尔会有灰林鸮怪叫声。
毕王是不怕的,经常别人问起这个问题,他说“把坟墓看成是自己祖宗的,你祭拜都还来不及。”
更何况他又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鱼获很差,也没有口,毕王翻阅二十四节气书。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首次出现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来划分的,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和反映气候变化。
毕王深感古人何其伟大,通过观察天文,根据风,雷,雨,气候,温度变迁种植,制定生活规律。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农耕文明对天道认识是何等深刻,一直影响至今。
这本书有什么稀奇呢,那老者如此看重,毕王翻阅好几遍,也没有看出有什么蹊跷,倒是里面的插图很古老,都是远古人民劳作景象图跟古怪的动物,植物图。
或许古怪就在插图里。
毕王开始研究起二十四节气书的插图。
插图第一幅貌似是丰收的场景。一群身着古老服饰的人们围绕着一片金黄的麦田,他们手持石刀,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麦穗饱满,似乎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麦田周围,描画着各种农具,如石犁、石锄头和石斧,这些工具的刻画细致入微,插图的一角,还有几头家畜,如牛和羊,它们安静地吃着草,或是被牵着走向田地,可以看出家畜在农耕社会中的扮演重要角色。
插图的上方,描绘着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太阳和月亮被赋予了人面的形象,周围环绕着星辰,这可能象征着古人对天文的崇拜和对时间循环的理解。星辰的排列似乎遵循着某种规律,可能与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有关。
插图的另一部分,展示了一场祭祀活动。一群人围绕着一个祭坛,祭坛上摆放着各种祭品,如水果和谷物。他们双手合十,面向祭坛,表情庄重。
毕王皱起眉头,貌似不太对,文字记载二十四节气名字是在西汉,可是西汉已经可以用铁器了,插图里面的石斧,石梨对不上历史啊。
明显插图里面人物更古老,历史更长,插图内容跟文字对不上,这其中有什么奥妙?
毕王心想“有没有可能,先有插图,后有人标注文字。”
毕王突然开窍似的,如果是先有插图,后人才添加的文字,岂不是历史更加久远了。
会不会是现代人产物?看文字是毛笔字写,不像出版社机器印出来的。
毕王陷入沉思之中。
深夜的水库边,一片宁静。星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仿佛镶嵌着无数颗璀璨的宝石。
四周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伴随着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构成了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
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一条银河,它垂直地从天际落下,如同一道璀璨的瀑布,将夜空分成了两半。
银河的光辉洒在水面上,形成了一道道绚丽的光带,它们随着水波的荡漾,不断变换着形状和色彩。
毕王被眼前景象吓的一激灵,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