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憋着笑说道:“不闹腾了,自从陛下说要把贾宪调到三司去,现在每天都是纯粹的学术讨论而已,形影不离。”
“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啊!”赵顼开起玩笑来。
还不习惯赵顼的轻佻样子,也没听懂其中的恶趣味,沈括一本正经地开始汇报工作。
沈括提出,目前最重要的是历法的制作,它本意是为农耕服务,实际上是皇权的象征,大宋必须有最准确的历法。
赵顼从没想到这一层,看着沈括认真郑重的表情,立马点头表示赞同。
沈括表示,要做出最准确的历法,就必须要最尖端的人才,目前司天监和天文署都没有这样的人,之前推荐的卫朴也只是传闻,还需当面确认,最快也要下半年才能抵京。
赵顼建议苏颂和沈括联动司天监和格物院一起研究,将此事当作今年最重要的工作。
赵顼打造格物院的原始想法是提升大宋的生产力。
农业方面的高产种子培育,占城稻真宗年间引进,并未大规模推广,南方两季稻种植尚无影踪。还有棉花,也仅是在江浙小范围种植,主要原因是棉花制作技术的落后。
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方面,历史上的赵顼共计出世二十四名儿女,在十岁以内早殇的就有十五名。皇帝家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家就可想而知。
手工业方面,现在朝廷尖端技术全在文思院、绫锦院等制作工坊,多年下来暮气沉沉。成都府路原本的交子印制都是民间技术的体现,只不过被仁宗皇帝霸占。长此下去,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会被磨损殆尽。
矿山开发、冶炼技术就更不用说了,虽说胆水炼铜技术发达,但产量远远不够。赵顼现在还不清楚大宋的货币储备到底有多少?物价越来越高,市面铁钱流通量也大,这到底是缺钱还是通货膨胀呢?
……
带着以上的思考与沈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沈括就农科署的安排作了规划;将冶炼署、工科署提上日程,就从三司的铁案、少府监、文思院、绫锦院的技术调研开始。另外与太府寺合作,将计量单位、工具等重新厘定。皇帝下发诏令,相关部门务必深度配合。
沈括说医科署就以太医司做基地,以太医司为主边治疗边研究,前期做好监管就好,赵顼惊讶地张大嘴巴,思考片刻,然后还是点头同意。
最后赵顼提出成立新技术评审委员会,参与人员由皇帝决策,前期包括宰执、苏颂、沈括即可。重要的是制定奖励方案。顺便举例,军器监的工匠提出烟花变火箭的点子,赵顼就自掏腰包重重奖励一番。
沈括作为复合型人才,加上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所需的政绩表现,是没有理由拒绝皇帝提出的奖励方案的。
最后因为皇商事宜,又向沈括请教航海知识,哪知全才也有短板,沈括竟一时回答不上,只得令其寻找相关人才了。
……
来了算科,怎么可能不找楚琳,赵顼第一时间来到算科公共办公区。
先与贾宪刘益打声招呼,就坐到楚琳的案桌前。
看着带来的零嘴,差不多已经消灭殆尽,赵顼问道。
“好吃吗?”
“好吃,就这个一般,我吃过更好的。”楚琳头都没抬,指着零嘴说道。
“吹牛!”
“不信算了。”
赵顼很想上演一招摸头杀,上次牵手还意犹未尽,手刚刚抬起,楚琳抬头,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官家,皇后说要邀请我去坤宁殿吃饭。”然后又开始低头进食。
赵顼赶紧双手揉搓一下:“那你去呗!”
赵顼再次伸出右手,眼看就要碰到楚琳头发。
张若水急匆匆进来,大喊一声:“官家!”
吓得赵顼三魂丢了七魄,瞬间站起身,转头对着张若水怒喝。
“什么事?”
张若水躬身轻轻说道:“枢密院刚收到陕西路军议,众宰执齐聚延和殿,等待官家前去议事。”
“不是说了让韩缜、郭逵自己看着办吗?”
怨气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