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饭要好好吃,事也要好好干。刘云帆趁廖主任讲完一个笑话,大家哈哈笑完还没开始新话题的空档,找了个机会问到,“村里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啊?”
短发老者姓林,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早就想跟县里派来的专家好好说道说道了,人命关天啊,这哪吃得下啊。只是因为廖主任一直没提这茬,所以也不好开口。
现在见专家主动问起,偷摸瞅了一眼廖主任,他正在夹着肉往嘴里塞,便把这事的来龙去脉借着酒劲一吐为快。
庄里村是个自然村,村里人祖祖辈辈生活这片土地上,以种庄稼为生。
四年前的春天,村里王哑巴家在自家地里翻田,准备播种的时候,挖到一块极硬的东西。王哑巴以为是石头,就叫了亲戚邻居来帮忙,想把石头挖走。
“不是说河床么?”刘云帆想起事件描述里的记录,明明说的是在河床下面,怎么成了地里。
“河床?”林支书有点懵,“啥河床?”
廖主任放下碗,接过话头,“是河床,是河床,不是河床木头埋在哪里?别人外地的乌木就是埋河床下面的!”
“是是是,是河床,也是王哑巴家的地。”林支书赶紧认同道。
大伙儿带着锄头铲子来到王家地里开始刨,一挖就是一个下午。结果越挖越深,石头也越挖越长,最后刨出来的是老长老粗的一根黑乎乎的木头。
现在的农村,可不想古时候那么闭塞。有电视有手机,有些家庭还有电脑。所以村里人就算很少出门,但是见识却不算短浅,马上就有人认出这是在外面能卖上百万的乌木。
乌木是阴沉木的俗称,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因为其稀有珍贵,因此市场上价格也极高。
消息传出来后,当时村里就轰动了,下田回家的村民们纷纷赶到王哑巴家地里看热闹,大家都说王哑巴家里是祖坟冒了青烟,从地下冒出横财了。
王哑巴本名王有德,因为天生不爱也不会说话,才得了这么个外号。也因为闷葫芦的性格,所以从来没有去大城市打拼过,不认识什么乌木,更不知道要怎么卖出去,卖给谁。
村里有交游广阔的能人,见王哑巴手握大笔财富却一筹莫展的样子,便主动提出说愿意帮王哑巴放出消息,引人来买,只要交易成了之后分点利钱就行。
王哑巴做不了主,给家里妻子说过之后得到首肯,这才答应下来。村里的能人倒是也不含糊,第二天就通过电话,网络把消息传了出去。
果然,没几天就有人找上了门,据说是四川那边的古玩商人,出价八十万打算买下来。
八十万!王哑巴种一辈子地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可就当时乌木的价格,以及这根大料的尺寸和重量来说,绝对不算高。而且这还是第一个找上来的,说不定后面还有人来呢?于是王哑巴家里商量了一下,就说再等等看,看有没有开价更高的买家。
结果其他买家没等到,却等到了乡政府府的一纸文书,文书上说,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地下矿藏属于国家财产,现在政府会把乌木运走封存起来,王哑巴作为发现者将得到十万元的奖励。
“啊……十万啊?”刘云帆不知道要怎么评价这事儿,恰当的表示了一下惊讶,便不再深入下去。
但是廖主任听着就不对劲儿了,赶紧打岔到,“什么十万,那是有人假冒乡政府的名义想要偷摸买下来再倒卖出去。别说乌木,乌鸦毛乡里都没见着一根。”
林支书陪着笑脸自罚一杯,“是是是,这不是后来也没被拖走吗。”
十万元,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王哑巴来说也不少了,可比起之前约好的八十万,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所以王哑巴家当然是果断拒绝了。
但是乡政府下文书是来跟你商量的么?
王哑巴是个半文盲,他妻子也没读过什么书,家里最有文化的,只有在乡里中学住校读书的两个孩子。而且王家和他妻子家里人丁都比较少,在村里没啥势力。
平时邻里关系虽然和睦,但到了这种关键时候就没人帮着出头。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王哑巴家里终于决定接受这笔奖励,同时跟乡政府的工作人员约定了时间来搬运木头。
结果这一搬,就搬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