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京城这个禁锢之地,本就对皇太孙有莫大吸引力了,更何况还是去查办这件大案。但皇太孙的安全,却是解缙不敢不考虑的,因此极力阻拦。
“江湖之险恶,在场的恐怕没有人比轩辕小兄弟清楚了。就请轩辕小兄弟说说看,殿下到底该不该去!”
眼见自己无法说服皇太孙,解缙只得拉轩辕弥月给自己的背书。
“依属下看,殿下可以去,解先生去不得!”
轩辕弥月的话有点石破天惊,不但是解缙,就是皇太孙也颇感意外。
“轩辕兄弟,你怎么?”
解缙十万个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队友,却是个猪队友。
轩辕弥月其实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皇太孙对大明的重要性,自然不敢怂恿皇太孙冒险。可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如果在登基前能让皇太孙多接触社会底层,对他以后做个更好的皇帝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要说安全,想必刺杀皇上的事件已经发生,连山关应该不会再有太大的危险。
“先生,‘暗度陈仓’成功的关键,可还是‘明修栈道’啊!”轩辕弥月笑着说道。
“轩辕大人说的是。”皇太孙对轩辕弥月一脸的感激。
“就让殿下在这里‘明修栈道’难道有什么不可?”解缙有些不太高兴地看着轩辕弥月。
“大人,殿下金枝玉叶,如若身体欠安,想必不会有人在意。倒是大人您,要是几天不露面,难免不引起怀疑。”轩辕弥月说道。
“这......虽然......还是不妥......不妥......”
解缙捻须沉思......
深夜,刑部大牢外的灯火依旧通明。
到底是皇家子弟,只是查了两天案子,皇太孙的身体就吃不消了。下午,太子府就有人去宫中御医处要了些补药。
审问女真细作的事就只好由解缙一人承担了。
从傍晚到现在,解缙本人亲自去了两趟礼部查找档案。而且,不断有命令从这里传出来,都是些要求各衙门协助调查的事项。
为了扩大线索来源,协助查案的锦衣卫轩辕弥月也被派出去,缉拿漏网的女真细作。
不过,为了保密,除了特许之人外,其余人员,包括刑部官员一律被挡在门外。这使得外人无从得知刑部大牢里面的具体情况......
三天后,在距离京城一千余里的连山关附近,出现了十余名商人,他们住进了前往关外的最后一家客栈。
这家客栈简陋至极,仅有几间狭小的客房,客人们不得不挤在一起。
客栈所在的小村庄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但因为是出关的必经之路,平日里倒也不显得太过冷清。
这些客商操着南方口音,其中一位年轻公子格外引人注目,他身边总是跟着七八名伙计。看得出,众人都对年轻公子极度尊敬。
到达连山关后,轩辕弥月预感此行肯定会有重大收获。其实他早就有了查案的方向,苦于没有直接证据。
站在他的上帝视角,不难判断,这次案件的主谋十有八九是汉王。一直以来,汉王都在觊觎皇位,甚至差点就取太子朱高炽而代之了。皇太孙即位后更是发动了叛乱。
可让轩辕弥月有所疑惑的是,按照原有历史记载,汉王无论如何是没有想过,也没有胆量刺杀朱棣的。
可除了汉王,轩辕弥月实在想不出谁会想去刺杀朱棣。
所以,能不能在连山关发现有关汉王的线索,就是侦破这件大案的关键了。
也是轩辕弥月找到那名穿越者的关键了。
“你们这里经常有客商来往吧?”轩辕弥月不动声色的向店小二问道。
“那是!我们这可是出关的必经之路。别说一般客商了,偶尔还有朝鲜人经过呢。”小二神秘地说道。
“朝鲜人?”
“这个...官府不让说,说了会被抓的。”
“是什么样的朝鲜人?你仔细说说看。”
皇太孙一听“朝鲜人”不自觉地兴奋起来,急迫地问道。
小二显得有些为难,不愿再往下说。
“这点银子拿去吃酒。你放心,不会有人说出去的。我们是第一次来这里做生意,路上安不安全总要问个明白。”
轩辕弥月乃是老江湖,自然知道如何让小二开口。他从袖中掏出一块碎银子悄悄递给小二。
小二扭头看向掌柜的,见他正在专心算账,于是立刻将银子收入怀中。
“客官您客气了。这里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大明与朝鲜国往来的商路要道。”
“那现在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