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太子才又开口。
“除了密信,你们的调查可还有其它进展?”
“目前......”
“算了,你不用说了。本宫只是随便问问。”
太子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成为案件嫌疑人,再问这个问题似乎不妥。
“父亲不必多虑。孩儿一定会将此案调查个一清二白。”
虽然公事公办,但皇太孙并非那种不懂变通的人。他将这些天调查的情况都一一禀告太子,并请太子出出主意。
可太子除了点头和沉思外,并没有说什么......
从太子处回来后,皇太孙向解缙解释了太子误看密信一事原委。
解缙也觉得太子的解释合情合理。
但二人还是非常为难,此事到底要不要禀告皇上?
从太子那里离开前,太子告诉皇太孙一定要将此事如实禀明皇上。但现在皇太孙却也顾虑重重。
皇太孙清楚,永乐帝并不中意太子作为大明未来的皇帝。太子体态臃肿,现在连走路都变得非常吃力了,常常走几步就开始气喘吁吁的了。
今年太子代行祭祖大典,竟然连登上天坛的力气都没有,最后是两个太监搀扶着才走上去。上台阶的时候,甚至还重重的摔了一跤,引得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当时永乐帝与皇后全都看在眼里,永乐帝显然对太子这种表现非常不满意。
而且,永乐帝也一直嫌太子过于仁慈软弱,担心他无法驾驭朝中大臣,特别是那些战功卓著、桀骜不驯的武将们。
如果禀告此事,恐怕对太子极为不利。
解缙自然也十分清楚这其中的利害。
目前案件还没未查清楚,万一皇上对太子产生怀疑,废了太子另立汉王的话,太平繁荣几十年的大明朝不知道又要走向何处。
诚然,汉王是一名难得的良将。他熟悉行伍之事,实战经验丰富,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从不退缩,能够与将士同甘共苦,深得将士拥护……
可是,汉王却不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皇帝所需要的品质。
其中最致命的就是他太迷恋武力了。在太平盛世,喜欢武力的皇帝败坏国家的,历史上数不胜数。汉武帝、唐太宗这二人都在盛世的时候发动过战争,也都让国力受损,成为国家走向衰亡的先兆。
深谙历史的解缙,当然不希望大明王朝也重蹈前朝的覆辙。
自登基以来,虽然大明大体上处于难得的太平时光,但永乐帝却迷恋宏大的规模。其对草原残元朝廷的几次远征、郑和几次下西洋和营造北京城的浩大工程等,都已经让大明财力举步维艰了。
在繁华的表象下,大明其实已经显出岌岌可危的隐患了。
要是再遇到一位穷兵黩武的皇帝,大明的未来可想而知。
所以,为了大明,除非查明太子确实参与了刺杀,否则,即便背负欺君之罪,解缙也不会将此事禀告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