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取道湖阳(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北上,通过陆路抵达京师。
天圣五年(1027)礼部贡举的主考官是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著名的西昆派领袖人物刘筠。
对于朝廷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丰收之年,参试者强手如林、阵容庞大,后来赫赫有名的王尧筠、韩琦、赵概、文彦博、吴育、包拯等人,都是这一榜进士及第。
志在必得的欧阳修本来对这次考试自信满满。
张榜之日,欧阳修特地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裳,这是母亲郑氏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他希望穿着这身新衣裳迎接功名降临的欢欣。
然而不知何故,他再次惨遭黜落。
一连几天,欧阳修愀然不乐,就像胸中郁积了一口闷气无以排解。
连“长啸”、下棋都没心思了。
向往如此炽热,而结局冷若冰霜。并非说欧阳修无法承受这样的挫折,主要是,觉得大大辜负了母亲的期待。他觉得自己的前程如何不仅仅关乎他自己,更关乎日臻年迈的母亲。
对他来说,母亲舒心的笑颜比什么都要重要和珍贵,而他的金榜题名一个最佳机会,他设想自己如若成功之时,就悄悄躲在一边,看母亲由衷地舒展笑颜,那便是他真正的幸福啊。
屡战屡败,他首先感到对不住含辛茹苦的母亲,自己很不孝。
母亲郑氏对欧阳修除了安慰之外,并未言及其余,仅说了这样一句话:“修儿,听为娘一言,搭上一只船,最终图的还不是借船登岸呐?船的模样儿呀什么的最是无足轻重的呢,只要它能渡河。船就是船,过渡工具而已,就算这次船搭得不顺也没关系,下次重新搭过一只便是。”
欧阳修觉得母亲这话透着层层深意。
母亲甚至还不厌其烦想着法子给他再三讲了好事多磨、有志者竟成的道理。
母亲又说:“不怕慢,就怕闲。”
母亲的用心再明显不过,那就是要让儿子放下包袱,继续往前行路。前面的路还长着呢。遇到障碍之时可以放慢一些,就是不能停止。只要继续前行,剩下的路就会愈来愈短。
这其中的道理欧阳修不是不懂,他也深知自己的实力并不在他人之下,但他还是很自责。
母亲愈是宽慰他,对他愈是宽容,他就愈是难以释怀。
枯坐至夜半时分,仍无倦意,取出珍藏的《昌黎先生文集》,诵读再三,悠悠神往,不由得喟然长叹:“学习写文章的人,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止步啊!”
左思右想,实在难以理解当今时代为什么要对那些下三烂的垃圾文字趋之若鹜、顶礼膜拜,却没有人称道韩愈文章,而像韩愈那样才是真正的为文之道啊。
是夜,他独自作了这样的思考:凡事必有轻重缓急,目前虽然无暇顾及,然而一旦科考成功,拿到了通向仕途的通行证,一定全力以赴研习并倡导韩愈古文。
这样想过,他觉得释然良多。
仿佛是为了一个新的开端,他默默烧掉了从前所有与应试无干的文稿,让自己彻底进入“备试”状态,准备下一回来他个一决雌雄。
欧阳修不禁摩拳擦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