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二年(1065)正月十三日,英宗与欧阳修等人议论西北边境形势。
原来,西夏主李谅祚派吴宗到宋朝,庆贺宋英宗即位。当时西夏使节想佩戴饰物觐见,但这不符合礼仪,宋朝来迎接的人不让,西夏使节也不打算妥协,结果由此外交礼仪事件引发战争。西夏频繁出兵侵扰秦凤、泾原等路。
数以万计的西夏骑兵昼伏夜出,仿佛横空而来,烧杀抢掠,宋朝西部边境军民损失严重。
英宗感叹朝廷里军事人材难得,欧阳修趁机推荐起用孙沔。
孙沔是一位庆历时期的边境老将,熟悉边事,有治军才能。皇祐年间,在平定侬智高叛乱中,以战功提升为枢密副使。后来,因为有淫乱情节被罢官。孙沔虽然年已古稀,但是心志不衰,飞鹰跑马,一如当年,仍可为朝廷效力。
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请求英宗“弃瑕使过”,以备“一方之寄”。
由于欧阳修的大力举荐,朝廷终于任用孙沔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西),旋即出守庆州(今甘肃庆阳),不幸由于过度训练,引发瘫病而崩溃,于次年四月病逝。
针对西部边境新形势,欧阳修上奏《言西边事宜第一状》,建议英宗“外料敌情,内量事势,鉴往年已验之失,思今日可用之谋”。他认为当前敌我形势,已经不同于庆历初年,这次谅祚叛乱,未必对宋朝不利,如果战术策略运用得当,宋廷可以趁机“雪前耻,收后功”。
在总结过去宋夏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欧阳修提出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战术方略,概括说来就是分三步走:
首先,不搞大规模出击,兵分五路,瞄准敌之薄弱环节轮番猛攻。其次,我军每次出击,敌军一定集中兵力抵御,倘若敌军在东面集结,我军就从西面进攻。第三,五路轮流出击,使敌军疲于奔命,我军以逸待劳,以攻为守,定能确保西部边境安全。
奏状上呈,许久不见反响。
欧阳修又上《言西边事宜第二札子》,敦请英宗“赫然发愤,以边事切责大臣”,力求一劳永逸地打出国威。
他趁机吐露心中的最大的忧虑:“臣恐山下因循,又如庆历之初矣。”
因此请求将自己的奏状,连同韩琦进奏的庆历年间议论山界的文字,一同降付二府,供朝臣讨论。
英宗终于决定反攻。
到了第二年九月,西夏主李谅祚亲率数万大军进攻宋朝的大顺城(今甘肃省庆阳县北),将大顺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但围城三日仍不能破城,李谅祚遂身穿银甲、头戴毡帽、大张伞盖亲临督战,鼓舞夏军的士气。
李谅祚整这么一副行头督战,实在太过显眼,这等于是告诉宋军,我李谅祚在此,你们来打我吧。
果然,宋环庆经略安抚使蔡挺挑了八百强弩兵列在城头上,朝着李谅祚一通暴雨式的猛射,李谅祚躲避不及,被乱箭射伤。西夏将士看到皇帝受伤,只好率军撤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