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在马背上颠簸了两天,听了侍卫长两天的彩虹屁,林童一行人才赶到了七王爷所在的青州最繁华的兰溪城。
虽然说一路以来听到侍卫长的彩虹屁。实在没什么营养。但是林童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比如这位七王爷,也就是燕王千岁,是先皇的弟弟。
实际上,先皇的父亲,也就是太上皇选择的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其实是他最宠爱的七皇子,也就是如今的燕王。
不过封建王朝嘛,毕竟有封建王朝的传统观念和惯例。自古以来流传的传统就是嫡长子也就是大太子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经过皇帝和朝廷中的大臣们的极力拉扯斗争,太上皇最终向大臣们妥协,最终七皇子没能当上皇帝,而只是策封了一个燕王。
所以先皇对他这位七弟也是抱有歉意的,不但赐给了燕王青州、荆州、南州等几个州作为燕王的封地。
而且燕王提出的要求,先皇都尽量满足而且吩咐现在的皇帝也要在先皇过世以后,好好的照顾好这位七千岁燕王。
因此,这次燕王要重修燕王府。征召了17000名徭役这件事儿。换做其他的王爷是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批准的。但因为有了先皇的话,当今的圣上自然无条件的答应下来。
燕王并非不明事理之辈。尽管先皇与太上皇对他呵护备至,他却从未过分索取,反而以一颗赤诚之心,助力皇帝、兄长乃至如今登基的侄儿,共同守护青州、荆州和南州这三座边境重镇。
然而,燕王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终究有限。大齐的军队久经和平,早已不复当年之勇。面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尽管燕王率领边防各州府的军队拼死抵抗,但每每都是铩羽而归,甚至险些丧命沙场。皇帝对此亦是心知肚明,对燕王的处境深表体谅。
不仅青州、荆州和南州三地的军队对匈奴无可奈何,就连朝廷的精锐之师,乃至长安城内的御林军,面对匈奴亦是束手无策。数十年间,大齐腹地屡次被匈奴铁骑杀穿,甚至有几度逼近京城长安,逼得皇帝险些迁都。这实在是有辱大齐的国风,然而和平日久,军心涣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幸运的是,匈奴毕竟是一群部落联盟组成的松散组织,虽然军事力量强大,却并无长霸中原的野心。他们往往只是掠夺一番,便返回草原。草原民族的文化便是如此,他们崇尚自由与掠夺,而中原王朝则更重视稳定与和平。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草原民族的战争便不断上演。然而草原民族在战争中往往不吃亏,而中原民族则往往是赔钱的买卖。即使能将匈奴、突厥、鲜卑等草原民族赶出边境,但很快便会有新的草原民族崛起,继续与中原王朝对抗。
这是因为中原民族是农耕民族,无法在草原上耕作,而派兵驻守则成本高昂。更何况,中原地区并不盛产马匹,对于骑兵作战极为不利。因此,中原王朝在面对草原民族的入侵时,往往以防守为主,鲜少主动出击。
草原民族全民皆兵,战斗力极强;而中原民族的战斗力则相对较弱。因此,在与草原民族的战争中,中原王朝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即便如此,中原王朝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领土和人民,用智慧和勇气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安宁。
林童起初对那位威名赫赫的七王爷,即燕王,心怀芥蒂。然而,当得知七王爷亦是抗击匈奴、领兵征战的英勇之士,林童心中的敌意逐渐消融,转而对其生出了几分敬意与好感。
然而,这份好感并未让林童对七王爷的所有举措都持赞同态度。尤其是当得知七王爷在春耕农忙的时节,竟要征招一万七千名徭役,林童心中的反感之情油然而生。他深知,此时正是百姓们辛勤劳作、播种希望的时刻,征招徭役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影响秋后的收成。
于是,林童决定跟随侍卫长一同前往,希望能有机会与七王爷当面陈情。他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劝诫七王爷体恤民情,不要在农耕农忙之际征招徭役,以免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漫步过数条熙攘的街市林童与一行人抵达了燕王府朱漆大门前,侍卫长恭敬地引领着他们一行人顺利地穿过了曲折的回廊,绕过庄重的堂屋和高耸的宫殿,终于抵达了七王爷的会客厅。
此刻,燕王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神情肃穆。
而一旁,青州知府吴立人端坐,身后则是师爷赵明利,几人正议论纷纷。话题的焦点,正是林童抗旨不遵,耽误燕王开工的工期一事。
原来,在征召旨意的期限即将届满之时,牛县县令林童仍未送出一个徭役到燕王的工地,这无疑打乱了燕王的开工计划,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