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前期因为言语表达,以及易中海找了已经彻底倒台的车间钱主任一手遮天的安排下,导致自身的才能被埋没,但这反而造成了另一种“柳暗花明”的局面:
在这一时刻,凭着李东升的引入成功加入到了绝密的“158计划”,在另一条路线上,成功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热情和力量!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多么壮阔的场景:
在李东升提前超出整个时代的设计和规范指导下,
这个时候真正的“大国工匠”,成功使帮祖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最终设计制造出了整台数控机床,那是多么光荣的成就和影响!
虽然受限于这个时候特有的实际条件,很多李东升原来计划中的一些成熟的设计思路,并不能完全应用到实际的制造中,
尤其是一些特定的零件,往往承接着关键任务的重任,这就有点难办了:
毕竟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朴实的基础条件就摆在这里,
已然在某些时候成为了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阻碍着李东升进一步完善数控机床的步伐!
当然,对于这一点,李东升倒是没怎么犹豫,反而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独有的优势:
那就是直接利用兑换点兑换了一台曾经在上一辈子在学校实习过程中见识到了一台微型数控机床,
利用空间能够容纳100立方米的优势,直接在自己的随身空间里隔空操作,直接制造出了几个最重要的主要零部件!
尤其是趁着这个机会,他还意外发现,100立方米只计算实际占用的空间,其他空隙部分都是不算在内的!
至于这是不是有一点“揠苗助长”的嫌疑,李东升在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倒是非常坦然:
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就是如此了:
毕竟这个时候的数控机床,在某种程度上,可是相当于工业母机一般的存在,
哪怕这个时候自己身边还有几位八级钳工,例如王胜利师傅一流,完全可以制造出很多已经满足自身需求的零部件,
但一对比能够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机器而言,这很明显还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很显然,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这些大国工匠的每分每秒都堪称弥足珍贵,数控机床研发的出来的意义也正是如此:
能够把这些高级的八级钳工们,将他们从本身繁重的“基础”工作里解放出来,从而更加专心致志于李东升接下来更进一步的计划:
只要能够实现数控机床“从0到1”的突破,同时借着研发制造数控机床的机会培养出的一批关键的人才,
完全可以这样一直运行下去,形成一个正循环,不断为国家撬动更多的“果实”!
至于自己在随身空间里制造出来的高精尖零部件能不能拿出来的问题,李东升反倒是最不担心这一点了:
毕竟早在自己刚来到四合院世界的时候,在激活系统的时候,就已经提示到能够自动利用兑换点优化相关一切不合理的行为:
而且李东升在最终拿出来打量的时候,也很明显的发现,自己拿出来的零件在经过系统的优化过后,居然跟自己之前亲手制造出来的的零件,在风格上“如出一辙”!
至于其他的一些数控机床剩余的基础部分,李东升反而更不担心了:
毕竟,这也是他早就设想好的计划:
利用制造第1台数控机床的这次机会,好好锻炼一下王胜利他们,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