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一杯茶之后,高峻山才道:“朕不得不说一说前朝的灭亡了,你认为前朝为什么会亡?”
田瑞龙答道:“皇帝无能呗。”
高峻山叹口气,道:“朱由检不能说他不努力呀!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是,这也挽救不了前朝覆灭的命运,还险些把大好河山送给了鞑子。”
“前朝灭亡的原因在哪里呢?”田瑞龙热切地想寻求答案。
高峻山拿出一本书递给田瑞龙,他接过书一看,是一本楼山堂集,这是前朝吴应箕所撰写的书,这本书一共有二十七卷,高峻山手里拿着的是其中的一卷。
田瑞龙道:“山长,这本书学读过。”
高峻山道:“朕也是最近才在看,你看这里。”
高峻山翻开其中一段给田瑞龙看,上面写道,在明朝天启七年,吴应箕路过河南真阳地区,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这年的河南风调雨顺,本该是家家户户种田忙的好时节,眼前所见到的堪称“膏腴之业”的肥沃土地,竟然全都是荒地。他再一问,真阳地区百分之九十的耕地,都是这么荒着。河南其它地方呢?种地最积极的州县,也常荒了一半以上的土地。
“为什么会这样?高峻山问。
田瑞龙答道:“这是前朝的事情,学生没有去深究过。”
高峻山一针加血地指出:“前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书上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就是前朝灭亡最主要的方面。”
一脸懵逼的田瑞龙看着高峻山,等到着他的解释。
高峻山道:“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朝时,很注重粮食的储备,前朝开国后,几乎是以国家之力抓农业。三十年不到,就把农业产值拽到了数倍于宋元的高度。还有遍布全国的预备仓等粮仓,粮食储量到了“宇内富庶”的地步。到了张居正改革时代,前朝的府库依然粮满仓,单是太仓等部分粮仓,储量就超过千万石,足够支用近十年,“家底”相当厚实。这雄厚的粮食储备,保证了前朝的基业三百年不衰。”
田瑞龙不解地问:“既然前朝有那么多的粮食,那么这些粮食都去哪里了呢?为什么在朱由检时期会有饿死人的现象?”
“是呀,前朝的粮食都去哪了呢?”高峻山继续说道,“就在张居正死后的三十年,即万历皇帝在位晚期,越来越多的大明官民们,都开始感受到一个恐怖事实,大明朝,越来越缺粮食了。
首先是军队,无论是北方的边军,还是东南的水师,缺粮都越来越严重。”
突然一声汽笛声,打断了二人的谈话,战列舰开始加速,高峻山明显感觉到了扑面的海风,他向外眺望,战舰已经远离了海岸,此时的航速已经高达27节。
高峻山叫人把挡风窗关上,然后继续他们的谈话。
“为什么会严重缺粮,这就不得不说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了。”高峻山喝了一口茶后说道,“在张居正启动“一条鞭法”前,明朝的粮食问题已经出现了隐患,所以才有了张居正痛下决心的一条鞭法。张居正通过十年的苦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粮食问题得到暂时的解决,可是,当张居正人亡政息之后,一条鞭法就名存实亡了,这半吊子的一条鞭法给明朝粮食制造了更大的危机。”
“危机从何而来?”田瑞龙虚心地求问。
高峻山道:“来自于江南发达的手工业,江南商贸的发展给农民提供了离开土地的机会,大批农民扔下土地进城。那农业赋税呢?”
田瑞龙道:“一条鞭法明确规定可以用白银抵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