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不久,就传出何太后被毒杀身亡的消息。
太后殡天,董卓却不准朝廷为其举办丧礼,只是让天子到洛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随后,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更封郿侯。
这一系列的动作,如雷霆之势,令人目不暇接。
从抵达洛阳,到掌控洛阳,位列三公。
董卓只用了十四天。
月末,董卓联合被召回洛阳的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等人,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又在李儒的建议下,擢用清流,征召荀爽、韩融、陈纪等名士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同时,又选拔大量名士,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这番行为使得不少士族党人对董卓的看法有了转变,然则董卓的意图远远不止与此。他在拉拢士人的同时,也利用手中军权,大肆排除异己,滥杀无辜。
甚至不惜纵容麾下将士屠村,以百姓的头颅,来充作军功,以为晋升的资本。
百官们敢怒不敢言,此时的董卓已是大权独揽,权倾朝野,根本不将他们放入眼中。而他们,也都怕惹毛了这个蛮横不讲理的暴戾男人。
不久,三公的位置也渐渐满足不了董卓的胃口,他自拜相国,封郿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自此,整个洛阳朝堂都沦为了董卓手中的玩物。
这天早朝过后,待到董卓离开,太仆兼任尚书令的王允邀了不少公卿,说今天是他的生辰,特在府中备了一场酒宴,请诸位前去赴宴。
当天夜里,不少朝中大臣都去了王允府邸。
众多宾客之中,有个人却是不请自到,乃是典军校尉曹操。
至于那天晚上,王府之中谈论了些什么,外人难以得知,只是隐约听到过一阵哭声,以及一阵与之相悖的狂放大笑。
没过几天,曹操便借着机会,去了董卓府中。
然则仅仅半柱香的功夫,便从董卓的府内,传出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出了洛阳。
董卓起初还没反应过来,只是随口同前来的李儒说起,曹操献刀的事情。
李儒是何等机警的人物,立马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猫腻。他告诉董卓,曹操极有可能是借献刀之名前来行刺。
不过没有证据,李儒也只能是假想,他给董卓设谋:让人去召曹操,若是来,便是献刀若是不来,便为行刺。
董卓差人去找,可哪里还有曹操的踪影。
亏他之前还极为看重曹操,没想到竟养出这么个狼心狗肺的家伙,董卓气得怒火中烧,下令全国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