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春秋?隐公二年》
自古王侯礼数悬,
未闻侯国可郊天。
一从秦鲁开端后,
列国纷纷窃大权。
“息姑,息姑,快来救我,快来救我!”
隐公二年前721年冬十二月十五日,鲁国后宫仲子子居住的寝宫内,生病倒下已经有半年没有露面的仲子,到了人生最后的时间,不知是在梦中还是回光返照,仲子不住声地叫着息姑的名字。
闻讯急急赶来的息姑,紧紧攥着声子冰凉的双手,生怕再被别人抢去。
眼前这个本来就是他的女人,这辈子注定不能嫁给他的女人,最后想要见的人,还是他息姑。
声子已上气不接下气,这时勉强支撑起精神,示意息姑屏退左右,和隐公交代着后事:
“我死以后,不要和那个男人埋在一起,我要自己一个人住。如今你也成熟了,做事让人放心。我最不放心的是允儿,他从小跟着我,我的心里仇恨太多,我怕我会害了他。他还太小,有事你要多担待他,别和他一般见识才好!”
息姑泪流满面,边看着仲子边拼命点头,没想到仲子最后还说出这些话来。
息姑能怪谁呢?五十多岁的父亲鲁惠公,在给儿子娶媳妇时,见色起意,直接把儿媳妇据为了己有。这么离经叛道的事,发生在以周礼制定人自居的鲁人身上,无论如何是无法向天下人交代的。果然,天下人用本篇开头的那四句诗,对他鲁惠公,作了交代。
于是,一场为尊者讳的洗地运动,就在这位荒唐的鲁惠公的生前死后,轰轰烈烈展开了。而这位被父亲抢了媳妇的当事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姬息姑。
别人不知道,迎亲娶媳妇的息姑不能不知道;送媳妇的宋人不能不知道。
为此,鲁宋之间,在迎娶仲子的同时,出人意料地爆发了一场外人颇觉莫名其妙的战争。
明明是结亲的双方,好好的却打起来了。外人不知真相,只能看热闹。
所以这场战争鲁国虽然赢了,鲁惠公却因此一病不起,不治而亡。
而这时候,宋国的执政者已经从大哥宋宣公,换成了宋穆公。
让我们梳理下《左传》开篇提到的、鲁惠公娶的这三位宋国公主:
鲁惠公原配夫人是宋国武公之女孟子,孟子没有生育。
君不二娶。
孟子陪嫁过来的声子,作为媵妾,生下了庶子公子息姑。
由于声子是陪嫁,她生下的公子息姑在代掌君权之后,颇受鲁国公室轻视。
再来看第三位仲子。
按《左传》之说,仲子出生时,手中就隐约可见文字“为鲁夫人”。于是最相信天命的宋国人遵从天命,把嫡公主仲子,嫁给鲁惠公作为续娶夫人。
然而,这是真的吗?
关于仲子的出身,《春秋》虽一笔带过,《三传》却各有说辞。
首先是《左传》,以“为尊者讳”的名义,对此只交代表面事实,对背后的真相避而不谈。
《毂梁传》,干脆来个混淆视听,说“仲子者,惠公之母”。意思是大家都别吵了,惠公都去世了,人死为大。仲子谁也不是,而是惠公的母亲。总不能诋毁先君之母吧!
《公羊传》说仲子是惠公夫人,桓公之母,儿子桓公允虽然还没有即位国君,但隐公考虑弟弟桓公的感受,仲子去世后,替弟弟隆重举办了母亲仲子的祭奠。
或者隐公考虑到仲子的特殊身份(本来应该是他的媳妇嘛),郑重其事地为仲子“考宫”,建造祭祀的个人宫庙。
“为鲁夫人”的悲惨命运,在仲子踏上鲁国国土的那一刻起,似乎早已命中注定。
虽然有人说,这种出生时手中有文字的传说,在大周时屡见不鲜。比如晋国始封国君唐叔,说出生手掌上就有“虞”字,所以取名叫虞;后来鲁国三公族之一的季友,说也是因为出生时手中就有“友”字,才被命名为季友。
出生手中有文字的传说,在周时出现了三次,其中两次还恰好还记录发生在鲁国,前后相隔不过三十年——如此巧合,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传说,未必是事实。
而据《史记》记载,仲子出生于宋武公十八年,即公元前748年。仲子出生后,宋武公在当年便去世了,宋宣公之后即位。
古代女子十五岁则可举行筓礼,即表示女子已成年,可以正式出嫁了。仲子十五岁时,正是鲁惠公执政第三十六年。
从辈分上来说,鲁惠公与宋武公几乎是同时执政,算是同辈人;从年龄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