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心竹:“你能够去大学读书,我当然没意见。”
“本来我们在商量,你这次没落实好工作的话,爹就要去公社里给你跑个工作的。”
“咱爸说了,你既然留下来,怎么说也不能委屈你在地里刨食。”
“现在这样倒是好了,不用再为留下来干什么操心了。”
说完之后,她顿了顿,然后补充道:
“能够在咱们当地读大学,虽然或许比不上京城那边,但是想来应该也是不差的,我好久之前就听说了,咱们市里不少干部都在那大学里上过学。”
“上了这所大学,以后你的前途就算是上保险,毕业后就能分上铁饭碗。”
陈南听着妻子宋心竹侃侃而谈,笑着点了点头:
“你这话爸也说过。”
在1996年之前,大学生毕业确实部分学生是包分配的。
陈南今年上大学,四年后毕业也才1982年,这时候整个社会都缺大学生,各单位都急着要人呢。
用这年头人们的眼光看,考上大学只要不出意外,那基本上就是和铁饭碗画等号的。
比在地里刨食可要好的多。
当然了,用陈南的眼光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八十年代刚好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上辈子他虽然没有参与到那场时代浪潮去,但是对这年代里的各种风口可是记忆犹新。
重生后他也想要在人生最好的青春里,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
去那猪都能够起飞的风口里看一看,见识一下上辈子没有看过的风景,让家人有更优渥的生活,让自己体会另外一种人生。
不一会儿众人就回到了家里。
已经到了该做午饭的时间,这半个月都是二房负责家里的伙食,二嫂徐春梅一到家里,放好她刚才买的针线就去厨房忙活去了。
家里其他的人则是在堂屋前,听一家之主的宋东来,通报了关于陈南要去雨城读大学的最新的消息。
虽然每个人反应多少有些不一样,但是老爹宋东来表态后,其他人也没跳出来说不对的。
而且这事儿好像对家里也有好处,吃了好几年软饭的女婿,总算是不用再吃了。
送到大学里,国家养着不说,还发补助有钱拿。
好事!
接着老四宋江河把进城卖山货的钱当着全家人拿了出来,恭恭敬敬的交给了老爹宋江河。
八十多块钱和大家想的差不多。
甚至比预料的还多了几块钱,看来这次供销社的人挺好说话,又或者说老四运气不错人家把质量按高了算的。
这笔钱是宋东来管的,家里各房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向他申请,只要合理,宋东来就酌情拿钱出来。
作为大队的会计,在家里同样掌握着经济大权。
用以后人的眼光看,这简直就是独裁。
不过在现在这年头里,这种就是维持大家庭的必要手段。
和现在社会情况非常像。
等到再过一两年,社会变化的时候,农村里的大家庭才开始分家,变成一个个的小家庭。
老宋家只是这个年代里的缩影而已。
拿到钱后,宋东来就拿出随身的家庭记账本,然后在上面记录上收入。
接着又摸出五块钱,递给了老二宋胜利:
“这几天霜儿早上起来说腿疼,你拿钱下午去公社那边看看,别耽搁了。”
“好的爸,下午我就去。”宋胜利接过五块钱恭恭敬敬收好。
宋霜是他三闺女,宋胜利和老婆徐春梅生了三个孩子,都全是姑娘,宋霜前面还有两个双胞胎姐姐,一个叫宋雨,一个叫宋雪。
“腿疼就给五块钱?真够大方的……”老大家的媳妇霍芳嘀嘀咕咕,看下样子有些不爽宋胜利给多了。
这山货是全家挖的,卖的钱给了别人,她心里就觉得吃亏了。
还好老四没说陈南单独拿了四十,要不然霍芳能气得跳起来。
老爹宋东来听到了大儿媳的嘀咕,不过他并没有发作,霍芳这人呢就是这样,这么多年都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