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们瞬间大惊,他们没有想到,平日里独断专行的父皇,此刻竟然变得如此开明。
之前他们在父皇面前,从来都抬不起头,记忆中父皇就没有给过他们多少好脸色。
父皇的好脸色基本都给了太子朱标。
即便是朱标,父皇也是要求非常严厉,很多时候太子朱标和父皇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朱允熥不知道使了什么伎俩,竟然让父皇对他言听计从。
他们除了羡慕、嫉妒,其实还有恨!
并不说朱允熥求情,给他们赏赐了,他们就必须得感恩戴德。
人就是这样,不是你对别人好,就一定能够换来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此时朱允熥的三位叔叔,没有一个是内心里只能地支持和拥护他。
尤其是老二和老三,尽管嘴上没有说,但是眼神中还是闪现出一丝不屑。
他们需要的赏赐是他自己争取的,是父皇的赏赐,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还得通过皇太孙朱允熥求情。
其实,朱元璋对他们也很好,给了他们很多的好处,所有的儿子基本都安排了就藩。
虽然主要目的是守卫大明,但是荣耀和权力也都给足了儿子们。
这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过这样的待遇。
即便是后面的清朝,那么多贝勒爷,那么多的王爷,但是有实权的只有大明的王爷。
至少是在朱元璋时期,这些藩王们,手里都是握着兵权的。
有了兵权,也就意味着腰杆子硬了。
朱允熥只是一瞥,立即就明白了,这些叔叔们并不领自己的情!
朱允熥并不需要他们领情,他需要的是爷爷的认可!
只要爷爷认可,那么自己的位置就会更加稳固,至于这些叔叔们,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爷爷,孙儿认为,如果是赏赐叔叔们白银和黄金就太俗气了,叔叔们需要的是爷爷的支持。”朱允熥看了一眼三位叔叔,向朱元璋拱手说道。
“不赏赐黄金、白银,那赏赐什么?
难道是赏赐他们更多的封地?
咱给他们的封地都不小了,尽管他们是为大明效力,为大明镇守边疆,但是咱也没有亏待过他们。
在封地他们都拥有生杀大权,一个个过得也是无比惬意。”朱元璋一愣,眼睛瞪大了,有点狐疑。
“孙儿认为手书‘兄友弟恭’的牌匾,下发给叔叔们。
同时也晓谕天下的士子官员们,大明向来是以孝治天下!
孙儿替爹爹由衷地感谢叔叔们。
这些年来,爷爷不容易,要治理大明,还要培训爹爹参政,为大明操碎了心。
而叔叔们,也是一个都没有闲着,为大明镇守边疆,让大明国祚长久,繁荣昌盛,这些少不了叔叔们的支持!
所以,孙儿斗胆请求爷爷赐匾。”朱允熥不卑不亢,一气呵成,说得有理有据,每一句话,都说在了刀刃上。
朱元璋听完,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孙儿,一直都是为别人着想。
即便是有咱在这里给他撑腰,也丝毫没有难为他的叔叔们。
比起朱允炆来,他的孝顺之心,也是不遑多让。
这样的皇太孙,到哪里去找?
想到了这里,朱元璋沉声道:
“咱批准了,孙儿,你说得对!
家和万事兴,君臣和睦则是国家兴!
咱大明必将万年!
你们几个听着,这是皇太孙替你们求来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