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分开就形成不了合力,也就成不了气候。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蓝玉等人的势力盘根错节,不得不防!
“孙儿,如果蓝玉等人打了败仗还好说,如果是他们打了胜仗,该怎么办?”朱元璋皱起了眉头,双眼看向朱允熥。
“打了胜仗当然是奖励,封赏!
如果大将打了胜仗却得不到封赏,那么他们的动力就会不足,以后再打仗肯定不会全力以赴。
不过不能随意封赏,必须封赏一些比较合适的职位。
还可以让这些武将担任一些文官的职位,比如六部的一些职位,但是不能是最高的职位。
朝中的文官心眼子都比武将要多,让他们互相制衡,才是稳定之道。
对于武将要恩威并施,必须培养不同的武将,而且培养一些自己的嫡系,完全忠心自己,这样才能制衡一些嚣张跋扈的武将。
至于舅老爷蓝玉,只要不是战时的状态,不可让他掌握实权,尤其是兵权。
而且要想法把他的那些个义子分散到各藩王那里。
不能让他们集中在一起,否则会成为大明的后患。
当然,他的义子倒是可以留一些在朝中,用锦衣卫时刻监视,也可了解蓝玉的一举一动,以便朝廷掌握主动权。”
朱允熥躬身施礼,侃侃而谈,不卑不亢,眼神中满是自信。
朱元璋大惊,这孩子心思缜密,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后好好培养,必然能够打造一个盛世大明!
“孙儿,你说得都对,但只是这样,根本不能从根上处理好蓝玉的事儿。
咱倒是有两个法子,可以妥善处理蓝玉的问题。”朱元璋的眼神中突然闪现出杀意。
朱允熥内心大震,难道爷爷又想杀蓝玉。
蓝玉可杀不得啊,他确实鲁莽,粗俗,而且嚣张跋扈,目无王法。
可是,大明现在需要蓝玉啊,如果处死了蓝玉,后面朱棣造反,谁能够制衡他?
可是,此时朱允熥不能明说,尽管心里清楚,但是嘴上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冷静地抬起了头,微笑着问道:
“爷爷,您说吧,您有什么招能够解决舅老爷等人的问题?”
朱元璋从桌子上拿起了水杯,猛地灌了几口,擦了一把嘴角的水渍,冷冷地说道:
“第一条,死人不会说话,咱如果诛了他们,自然天下太平,四海宁静。
这第二条嘛,当然是恩威并施,施威当然是咱,但是施恩则只能是你。
如果选择第二条,咱倒是可以考虑给他一条生路。”
朱允熥大震,可不能选择第一条啊,如果选择了第一条,正好中了朱棣的奸计。
既然是第二条,难道是爷爷想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朗声试探着问道:
“爷爷,难道您是想效仿唐太宗贬李绩,后让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擢升他?
想把这莫大的功劳都给孙儿,让蓝玉对孙儿感恩?”
朱元璋大惊,这孩儿怎么还知道这个事儿?
咱就是这样想的,他竟然看穿了咱的心思?
既然如此,那咱就知道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