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震怒,这个孙儿,那么懂事乖巧,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咱三令五申,不让出海,现在是海禁。
他竟然打算出海,而且还要出海去寻找一些新奇的物品。
咱大明富有四海,还需要你出去寻找什么?
你这不是要出去找什么稀奇植物,而是在打咱的脸。
“孙儿,你不知道咱的禁海令?
咱说过很多次,无论任何人都不准出海,也不准与任何人有海上贸易。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龙颜大怒,语气瞬间变得不友好了。
朱允熥这是触碰了朱元璋的逆鳞,禁海一直都是朱元璋的旨意。
朱允熥默默地听着,突然躬身施礼,继续劝谏:
“爷爷,孙儿冒死进谏,此举必然有利于大明万年!
爷爷富有天下,天下的百姓确实口粮不多。
孙儿的意思并不是不遵守爷爷的禁海令,而是要出海寻找有利于大明的粮食。
这种粮食叫番薯,只要寻找到,肯定能改变大明的国运。
从此以后大明必然是国运昌盛,福泽绵绵!”
朱允熥丝毫不慌,据理力争。
“大胆,你以为你是咱的孙儿,咱大明的皇太孙,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咱的国策不能改,任何人也不行!
咱听懂了你的话,只是你明白咱为啥禁海吗?”朱元璋皱眉,愁容满面地说道。
朱允熥缓缓抬起了头,一脸认真地看向朱元璋,淡定地说道:
“爷爷,能让孙儿说真话吗?”
朱元璋瞅了一眼朱允熥,见朱允熥并不像是在说笑,反而非常认真,于是淡淡地说道:
“说吧,孙儿,这里只有咱和你两人。”
“是,爷爷!”朱允熥躬身施礼,缓缓抬头继续说道:
“爷爷,孙儿知道资历浅薄,年龄也尚小。
但这也是正是孙儿的机会,孙儿想趁着年轻,为大明做点事。
孙儿所说的句句属实,而且不需要和海外贸易,只需要派出一艘大船,悄悄出海,一旦寻找到图纸上的植物,定然能解大明的燃眉之急!
孙儿坚信此事办成后,定然能够让大明焕然一新,从此以后大明不会缺少食物。”
朱元璋内心大惊,没有想到孙儿朱允熥的意志竟然这么坚定。
而且他说过,并不是反对自己禁海,只是想去海外寻找一种植物,寻找一个机会而已。
既然如此,咱又何必难为他呢?
不如听一听他的具体想法,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想到了这里,朱元璋语气温和了一些:
“孙儿,继续说下去,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需要怎么做,说给咱听一听。”
朱允熥心中那块石头终于缓缓落了地,史书上都说爷爷朱元璋脾气暴戾,嗜杀,如今看来也不是那么回事。
他只是一切为了百姓,他是大明的皇帝,需要操的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