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疏。
“孙儿朱允熥,参见爷爷。”
一进门,朱允熥急忙躬身施礼。
“起来吧,过来,看看爷爷手里的这份奏疏。”
朱元璋拿起了手里正津津有味看着的一份奏疏,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度,旋即停了下来,晃动着奏疏,朝朱允熥摆了摆手。
朱允熥急忙起身,来到爷爷面前,拿起了爷爷手中的奏疏,仔细观看。
这份奏疏还是西平候沐春呈上来的加急文书。
片刻之后,朱允熥有了主意。
打铁还需要自身够硬,既然这件事儿现在如此棘手,正是自己的机会。
“爷爷,云南的暴乱,孙儿请战!”
声音不大,但是朱允熥双腿稳稳地站在奉天殿的地板上,把手中的奏疏往桌子上轻轻一放,眼神严肃而森然地看着朱元璋,没有丝毫的胆怯与犹豫。
朱元璋见状,心里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才是咱朱元璋的皇太孙,才是大明好圣孙,如果选朱允炆,还真没有这个魄力。
而且朱允炆还得不到朝中的武将集团的支持。
朱允熥则不一样,有了蓝玉、常遇春等人的照拂,朝中的淮西集团一致拥护他!
这就是朱允熥的底牌,也是朱允熥敢主动请缨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点了点头,把刚才的奏疏又拿在手里,随便地看了两眼,缓缓抬起了头,凝视着朱允熥:
“孙儿,你才多大,你准备请战云南,荡平云南的动乱?”
朱允熥的眼神更加执着而坚定,双手十分自然地放在身体的两侧,一副正义凌然的姿态跃然纸上,给人胸有成竹的安稳感。
这个姿态,这个表情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符,但是所表现出来的坚毅、果敢,沉着、冷静,早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